第三十九章:烈日下的考验
稻田边的清晨,总是带着露水和薄雾,仿佛一切都被洗刷得干净透亮。然而,当烈日升起,一切便开始变得炙热起来,田埂间弥漫着蒸腾的水汽,带着一丝令人疲惫的闷热。
李天佑卷起裤脚,赤足站在田埂上,手里拿着木锄,正与村民们一起清理渠中的淤泥。太阳越升越高,他的衣衫早已被汗水浸透,泥土混着汗渍粘在他的手臂和小腿上,显得狼狈不堪。
“李先生,歇一会儿吧,您干了大半天了。”一个中年村民抬头喊道。
“没事,淤泥清得越快,水流得越畅。”李天佑抹了把额头上的汗,微微一笑,继续埋头干活。
村庄的琐事
“李先生,这条渠修好了,确实好用!”一个老农挑着水桶经过,忍不住夸道。
“是啊,往年这时候田里还得靠我们一桶一桶挑水浇,现在水自己流进来了,省了多少事!”另一位妇人也附和着说道。
然而,就在众人对新渠赞不绝口时,一个壮实的汉子走过来,皱着眉头扛起锄头,“省了事?省了水力,倒添了人力!这些淤泥每隔几天就得清一次,咱们哪有那么多工夫?”他的声音不小,语气中透着一股不满。
李天佑停下手中的锄头,抬头望向他,没有急着反驳,而是走到渠边,用手指沾了一点泥水,仔细观察。
“确实,这里的泥沙流速不够,容易沉积。”他说道,语气平静,既没有反驳,也没有迎合。
“你这渠修得好是好,但老天爷不给咱下雨,水再多又有啥用?”那汉子抱着手臂,冷哼一声。
四周的村民低声议论起来,似乎不知如何回应。
李天佑放下锄头,抬起头看向那个壮汉,目光平静但透着一丝锐利:“如果你觉得这是多余的事情,那我也不勉强你。但你想想,往年水旱交替的时候,稻田里的颗粒有多少能保住?”
那汉子愣了一下,没有说话。
“修渠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就像种地一样,播种、灌溉、除草、收割,哪一步能省?”李天佑没有继续咄咄逼人,而是拿起锄头,走回自己的位置,“我也只是尽力让日子好过一些。如果你有更好的办法,我愿意听。”
阳光下的暗涌
烈日下,村民们继续忙碌,渠里的水流渐渐畅通,稻田变得生机勃勃。但就在表面看似平静的生活中,一股暗涌却正在悄然积聚。
村头的一棵老槐树下,几个村民正聚在一起,低声议论着。
“李先生确实帮了咱不少忙,但总觉得他跟咱不是一类人。”
“是啊,他不种地也不打猎,整天帮这帮那,他到底图啥?”
“别瞎说,人家可能只是心善。”
“心善归心善,可我还是觉得,他不像个普通人。”
这些低声的议论渐渐传开,甚至有人开始悄悄避开李天佑。
一场试探
傍晚,村中的小广场上,孩子们围着李天佑嬉笑打闹,一个小男孩用稚嫩的声音问道:“李先生,你是不是仙人?我娘说,只有仙人才会不用干自己的活,光帮别人!”
李天佑愣了一下,随即轻轻笑了笑,蹲下来看着孩子,“仙人?我不过是个普通人,跟你们一样。”
孩子歪着头,好奇地问:“那为什么你不用种田,也不用砍柴?”
李天佑没有急着回答,而是指着一片田地问:“你知道为什么稻子会长得这么好?”
“因为有水呀!”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对,因为有水。但水是谁挖渠引来的?”
孩子们指着李天佑,“是你!”
李天佑点点头,又说道:“所以,我只是做了一件能让大家更好种田的事。如果你们觉得我做得不够,那就告诉我,我一定会听。”
孩子们的笑声渐渐平息,一个稍大些的孩子抓了抓头发,认真地说:“李先生,您做的事挺好的,我们喜欢您!”
这稚嫩的声音让站在不远处的村民低下了头。他们的议论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沉默。
困惑中的自省
夜晚,李天佑坐在破旧的小屋外,仰望着繁星点点的夜空。他感到一种陌生的情绪在心底涌动。
“从星空之上到泥土之间,我以为我能完全放下曾经的修为与力量,可是……人间的心,比天道的裂痕更难修复。”
他的目光渐渐转向稻田,那渠水在月光下泛着微光,宛如一条蜿蜒的银蛇。
“修渠容易,但修心难啊……”他轻轻叹息。
结局:不破不立
翌日清晨,李天佑早早来到田埂边。他用简陋的工具在渠口装了一道木栅,控制水流的方向。壮汉看到后,走过来冷笑道:“你还搞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
“我试试吧。”李天佑笑了笑,没有争辩。
当阳光洒满田野,村民们惊讶地发现,渠中的水流变得更均匀,泥沙的沉积明显减少。壮汉愣了一下,默默挠了挠头,低声说道:“李先生,是我说错了,这渠修得确实好。”
李天佑拍拍他的肩膀,笑道:“你的提醒也很重要,没有你,我还发现不了这问题呢。”
壮汉愣了一下,随即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李先生,你是真心为了村子好。”
从那以后,村民们对李天佑的信任更深了,曾经的议论渐渐化为无声的感激。而李天佑却知道,这只是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