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确实猖狂了一些。
李乾顺也确实昏庸了一些,看不清楚形势,或者说,被蒙元给的好处所吸引了,见小利而忘义、见大利而惜身。
也不想一想,蒙元现在是何等强盛,一个金贼之国,都被他和北燕一起联手灭了。
这样的国家,有什么可信度?
况且,两国之间,也只有利益和生死存亡,根本就不存在什么长远的盟友。
蒙元答应的陇右道,现在还在大乾手中呢。
这算是什么好处?
真要是好处,那也是蒙元直接把自己的西边牧场让出来,给西夏啊!
蒙元愿意吗?
肯定是不愿意的。
拿一个还在大乾手中的陇右道疆土给西夏,这算是什么好处?
然而,就算是如此,李乾顺还是动心了。
或者说,他觉得现在的大乾还是李林甫当权时候的大乾,他听到了大乾内地有董贼、李贼谋反,就觉得大乾现在是混乱不堪,犹如当年的晋朝。
他觉得,自己只要是挥师南下,就可以占领河套之地,然后侵占整个陇右道。
说不定,还能趁机直接到达大乾的京师外面,兴兵抢劫一番,带着金银财宝回到西夏皇都,从此富可敌国。
然而,蒙元和北燕他们两家出兵灭了金贼,伤了元气,没理由看着大乾真的中兴。
自然要激起大乾和西夏之间的战争。
大乾立国之后和西夏之间也有不少争斗,也有过损兵折将的时候。
他们想要若是想要在以后南下,肯定是要先让西夏消耗一波大乾的兵力。
这叫做死道友不死贫道。
实际上,萧奕已经确定要对西夏动兵,而西夏主动挑起战火,完全就不需要找什么借口了。
他为监国太子不假,也铲除了奸相李林甫,平定了晋阳李贼,也算是一个马上太子,有着赫赫战功。
但是面对蒙元和北燕这两个战争机器,他必须保证自己拥有足够的实力与之抗衡,不会在他们联盟南下之后,直接灭国。
想要有与之抗衡的实力,自然要掌握兵权,拥有精兵强将。
禁军已经完成了一次征兵。
所以,新兵们就必须要见血,只有经历了大大大小小的战场,在战场上厮杀活下来,才算是真正的精锐。
战争其实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掠夺,不仅仅是掠夺土地,还有钱财、人口。
寒冬腊月,正是开战的最佳时期。
对于西夏而言,那自然是完成了秋收,战马贴了秋膘,更加壮硕,而战士们也是一样,还有一个,自然是因为这个天气了。
开了春,要春耕,夏天气候过于炎热,稍微奔袭一下,就会有将士们因为酷热难耐,能直接倒下马,抽搐几下然后死去。
秋天自然要完成秋收,不能让那么多的粮食直接烂在了地里面。
所以,也只有冬天,只有这个时候,秋收了,有了粮食,战马也喂肥了,冬天的寒冷相比较夏天的酷热,自然是更容易忍耐一些。
烛光摇曳。
讨论了一个小时的时间,终究还是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
谁也不让谁。
说白了。
有人想要一心搞财政,好让大乾富裕起来,有了足够的底气和实力,再出兵。
这样一来,不至于一场国战就把自家给打没了。
“臣西夏未必会如此作为。”刑部尚书包拯拱手相对。
“可若真做了又如何呢?”兵部尚书郭子仪闻言立即蹙眉出列,难得当场驳斥。
“这种事情本就是在两可之间,但军国大事,难道是可以赌的吗?”
户部尚书戴光稍作思索后也即刻表态,拱手道:“殿下,臣以为此事确实不可不防,西夏李乾顺若是真的无心,那也不会任由西夏贼兵扣关叫战。”
“西夏的商贾们也不会突然之间就不再入关行商,必然是在准备着什么。”
“李乾顺的野心也不小,若是蒙元真的允诺了什么,还给了好处,自是愿意南下的。”
议事堂中两两对立,看法截然不同,这让气氛有些凝重,但堂上聪明人差不多都明白,这只是双方的思考方向不同,立场不同导致的态度不一,而非是所谓党争。
毕竟,太傅张久陵如今已经位列三公,且是公认的正直之臣、名儒大贤,并不是李林甫那等奸相。
狄晏虽然是张久陵的弟子,但是为人也是一样刚正不阿、正直仁义、才学究人。
若真要是什么党争,以张久陵的名声,还有他桃李满天下的师徒关系。
朝堂之上,至少现在有一大半的大臣,都可以是他的人。
然而,没有。
朝堂之上只有寥寥几人乃是张久陵的弟子,连自己的儿子张柬之到现在都没有出仕呢,也只是因为太子殿下要弄一个新学,才情张久陵出山,而张柬之现在也成为了秘书监中书舍人,负责编撰邸报,欧阳修为监正、他为书记郎。
而回到事情本身上,狄晏等人其实希望守住阳关等关口就可以,西夏再怎么叫唤,只要不是大举进攻,就不要管他。
这样国家才能把心思放在已经开始的财政改革上,从而使国家全面兴复,并彻底解开国家脖子上那根要命的财政枷锁。可一旦西北真有大事,说不得就会起大战,导致国家好不容易攒的一点钱付诸东流。
届时再想要财政恢复正轨,却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去了。
至于郭子仪等人,那自然是从一个武将的角度出发,觉得如今蒙元和北燕刚刚完成了灭金之战,本身也想着休养生息,而大乾现在完成了征兵,完成了修养,也完成了秋收,收拾一个西夏,应该不成问题。
关键是为了以后啊,蒙元和北燕若是南下,按照殿下当初暗示的大局势,京师这边要抵御蒙元,燕王则是负责北燕。
这么一来,还是要趁早解决西夏这个西北野狼。
等到蒙元真的南下,他们也不用分兵西北,也不必担忧把战线拉得太长了。
关键是,郭子仪等人也知道,主动出击,讨伐西夏,不仅仅是解决了西夏这个隐患,而是可以得到西夏的战马、物资、人口、粮食等等。
西夏也有着一个大牧场,也算是西北之地的游牧之民,其国内怎么说,也有十万匹战马吧?
有了这些战马,就可以组建轻骑兵、重甲骑兵,也就有了底气对抗蒙元的铁骑。
然而,一场国战,不是说说、讨论一下就可以直接定下来的。
这不是李贼南下,直接威胁到了京师,不管如何,李贼也不过是区区一个毛贼罢了,不是西夏这样的番邦之国,一个被岳山、史思鸣、韩世重等征讨之后,依然再一次强大起来。
事情的疑难上来就彰显无疑,便是想要紧跟太子殿下的脚步,做一个孤臣的戴光,也是无奈上前,补充了一点。
“殿下,今年秋收没有大灾,便是河东道因为打的快,打的巧,也都没有耽误秋收,但若在西凉那种地方用大兵,转运之难可不是中原、关中能比的!说不得还得是从巴蜀调度,然而巴蜀……。”
巴蜀之地不用说,已经成为了刘柱的私人领地了。
到现在,连赋税都收不上来。
派遣而去的使臣或者是巡察御史等,竟然在半路上被马匪截杀。
那是马匪吗?
真正的情况,自然是懂的都懂。
此言当然也是无须辩伪的大实话,而且正中郭子仪与萧奕的要害。
陇右道那边属于黄土高原,等到了西凉那边,完全就是荒漠戈壁之地。
运送粮草有多难,也都可以想象的道。
就是这一年来,兴修水利、修路搭桥,以以工代赈来养百姓、搞建设。
也没能完全改善陇右道那边的道路。
只能说,比以前好多了。
却也是好了一点儿。
真要是运输粮草,从长安到兰州,估计也要十四五天的时间。
这就是半个月了。
萧奕也终于开口:“那依戴尚书所言,又该如何应对?若蒙元真就以西凉之地引西夏人入局又该如何?”
“修葺沿线坞堡,就地屯粮,坐观形势,再论其他。”戴光恳切相对。
意思也很简单,那就是:守。
萧奕微微蹙额,并未回答。
戴光见此,也只能是暗自叹了一口气,知道太子殿下亲征西夏之心,怕是不可能改变了。
永安郡王岳山站了出来,环视了一下在座的大臣们,拱手道:“殿下,诸位同僚,臣以为,此事不是继续纠结于西夏会不会出兵,蒙元又给了西夏多少好处,一旦开战,输赢与否,而是要将这些事情,层层备案,层层包裹,然后从最外头一层剥开,才能居高临下,从容应对。”
岳山开口,一片寂静。
萧奕连忙恭敬地询问道:“以郡王所言,最外层是什么?”
“是华夏一统!”
岳山虽然年迈,可是他的话却掷地有声,让众人不得不严肃以对。
“既然要华夏一统、天下大同,西夏之地早晚要被大乾征服,如今,臣服了几十年的西夏,又出了一个李乾顺,犹如当年李元昊一般,我们继续守着,不管不顾,只会失去了士气,况且,咱们不是一直想着战马被西夏与蒙元等北地蛮夷隔绝制约吗?若能破夏,则骑兵无忧。”
岳山乃是大乾军神,在军事上,本就有着绝对的话语权。
他既然站出来了。
那就说明这一场争论不休的议事,终于是要接近尾声了。
既是如此,其实很多大臣倒是暗中松了一口气,确确实实地松了一口气。
因为这种对立而言的议事,是非常煎熬的。
他们不能因为个人主观臆想,就决定一场国事,更不能因为个人之利益而挑起了党争。
这是太子殿下绝对不愿意见到,也是最不想见到的。
谁要是敢真的站出来,挑起党争,估计也就见不到第二天的太阳了。
果然,永安郡王站出来表态,支持出兵攻打西夏,太子殿下也算是有了最大的底气。
“孤意已决。”面无表情的太子殿下当即沉声道。
“西凉之事,事关陇右道民心,便有万一之可能,也要先做防备。况且西夏国主李乾顺为虎作伥,为大乾藩属却隔绝党项蕃骑为孤所用,还妄图联合蒙元侵犯大乾陇右道之疆土……其德行浅薄之名,也算是就此名传天下,孤为大乾监国太子,想教训他许久了!”
下方文武一时怔怔,各自语塞。
“孤会向燕王说道说道,请他支援一些粮草,江南之地乃是鱼米之乡,怎么说,也是粮草充足之地,到时候,直接顺河而上,再从京师运往西凉,当年,郡王可以三箭定西关,如今依然可以!”
“还有,再放一批国债,此番征讨西夏之后,可以开启兑换,也好让百姓过一个安平年关。”
“户部、兵部辛苦一下,明日就立即转移工作重心,以征讨西夏为主!”
“是。”郭子仪郑重地出列躬身领命。
“是。”戴光也俯首应声。
“张柬之。”
“臣在。”
每一次的议事,除了重要的大臣们,也有邸报的人要参与。
因为他们编撰的邸报,很多时候,其实也是关乎于大乾的军国大事、国政大事等等。
要做到第一时间编撰,第一时间排版、第一时间印刷,第一时间发报。
“适当在邸报上描述西夏罪行与李乾顺之恶举,适当描述延安的重要性,但要有度,不要太过急躁,要根据时局和信息的发展来讨论,明白吗?”
“明白。”张柬之拱手道。
“还可以在邸报上发些讯息,只说朝廷在沿河偏西的西凉一带收购粮食为军用,在彼处定个合适而固定的价格,告诉那些愿意运粮到陕洛一带的商人绝对有得赚。”萧奕再度吩咐。
邸报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萧奕的这一手,也让张久陵这样的三朝元老都十分佩服。
真的佩服,古往今来,那个帝王敢这般行事,把朝廷所作所为都写在邸报上,传于天下人,让天下万民都知道,朝廷想要做什么,做了什么、做到了什么。
还广开民智,让国子监、弘文馆的太学士们议论国事,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现在想想,太子殿下的背后可能还有高人指点,从一开始到现在,好像都未曾走错一步。
此番征讨西夏,肯定是有过商榷,很有可能还有过推演。
所以,肯定是可以胜利的吧。
“羽林卫和龙卫军、武学一起做个大的战略备案,进退方略也都要有,有备无患。”
岳红翎拱手道:“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