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要是这样定义,最起码J拿大的魁北克人会强烈抵触。
因为面积达154.2万平方公里“魁北克省”,有超过80%的的居民是说法语,并且由于地缘属性上的差异,一直在闹D立。
魁北克D立问题,源自于其前法国殖民地的属性。
事实上,在刚才说的所谓“拉丁美洲”概念中,同样存在这样的殖民遗产,并且比魁北克问题,
更容易突显于地缘Z治舞台上,这当中的典型就是“圭亚那”。
可以这样说,在整个美洲地区,圭亚那的地缘Z治结构,是最为复杂的。
想要弄清楚圭亚那问题,首先要知道哪里才是“圭亚那”。
请大家看地图,你们一定会注意到,在南美洲的东北角,位于委内瑞拉和巴西之间,由西至东排列有:
圭亚那、苏里南,以及法属圭亚那三个Z治体。
尽管被分为三部分,但人们很容易感觉到,它们内在应该存在某种联系。
上述三个Z治体,都属于“圭亚那”概念的地部分。
“圭亚那”这个概念,经常被加上各种前缀,组合出“西属圭亚那”、“法属圭亚那”、“英属圭亚那”、“荷属圭亚那”的概念。
其中,“英属圭亚那”位于委内瑞拉的东侧,就是后世D立国家性质的“圭亚那”。
他的全称是,“圭亚那合作G和国”;与“圭亚那合作G和国”相邻的“苏里南G和国”,对应的则是“荷属圭亚那”的概念。
“法属圭亚那”,在21世纪还是叫“法属圭亚那”。
之所以没有变化,是因为这片土地还没有D立,而是以法国“海外省”的身份,存在于法国的版图之上。
而西班牙人则认定,上述三个圭亚那,原本都应该是“西属圭亚那”的范畴。
在欧米列强瓜分世界的年代,即使一个国家,对某一关键地区,形成压倒性优势,其它竞争者,
也会想办法,在这一地区,保留或者获得一个立足点,以搭建自己的全球贸易网。
葡萄牙在被荷兰、英国等后来者,挤压殖民空间后,还艰难保有“葡属印度”、东帝汶、濠镜澳等据点,就是典型案例。
对于欧洲列强来说,坐视西、葡两国,垄断新大陆的利益,是难以接受的,尤其在欧洲与美洲,共享大西洋的情况下。
后世的人们,能够在加勒比地区,看到很多被标注为“英属”、“法属”,甚至“荷属”的岛屿,就是这种全球观的结果。
从技术上看,即使西班牙帝国能够一直强大,也很难完全垄断,加勒比海上的岛屿。
毕竟这些岛屿太过分散,即便是被各国政府打击的海盗,都能够在当中寻得秘密基地,以躲避海军的追捕。
相对而言,后来者想在对方,已经形成优势大陆地区登陆,难度就有点大了。
葡萄牙人之所以,能够在大英帝国垄断印度利益的情况下,保有几个沿海据点,
得益于它与英国,长期维持的战略同盟关系,以共同应对西班牙。
就圭亚那问题来说,关键点并不在于,那些后起的海上强国,为什么要在南美洲,寻求一个沿大西洋的据点,而在于为什么是圭亚那。
当一片土地,能够同时被几个竞争者所看中,并且最终能够形成共存的局面,必定有其独特之处。
圭亚那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核心是一片D立高原,这片高原被称之为“圭亚那高原”。
抛开那些D立性不大的附属板块不看,南美洲的整体地形特点,可以用“三高两低”来概括。
“三高”指的是安第斯山脉、巴西高原,以及即将展开的“圭亚那高原”。
“两低”指的则是,亚马逊平原及拉普拉塔平原。
可以说,南美的每一个国家,其核心地理区,都涉及上述一个或者两个地理单元。
比如,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哥伦比亚等国,在地理上,属于呈现出明显的安第斯属性。
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三国,则属于拉普拉塔板块。
“巴西高原”及“亚马逊平原”两大块,构成了巴西绝大部分的领土。
至于圭亚那高原,则为英属、荷属、法属三个圭亚那的出现,提供了有力支撑。
如果把上述三个,不能被归入“拉丁美洲”范畴的Z治单元,视为圭亚那的全部的话,那么圭亚那板块的面积,约为45万平方公里。
而如果以“圭亚那高原”为核心,包含山间及沿海平原地区,定义为广义“圭亚那板块”的话,其面积约将达到145万平方公里左右。
还有约100万平原公里的圭亚那地区,分属于后世的委内瑞拉和巴西。
其中,委内瑞拉控制的西部地区,面积约为44万平方里。
巴西则得到了南部,将近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上述格局的形成,与圭亚那高原的地理结构有关。
整个圭亚那高原的海拔,约在300—1500平方米,在湿热气候的长期侵蚀下,
高原整体呈现为破碎的丘陵状,并且分割为东、西两部分。
其中,大部分位于,委内瑞拉境内的“西圭亚那高原”,它海拔较高,且形态更为完整。
“东圭亚那高原”则更多呈现为分散的丘陵状。
然而海拔高低,并不是诸国分割圭亚那板块的主要参考。
如果高地之上,缺乏支撑规模化农业的河谷、盆地,而更多只是起个屏障作用的话,
那么,对于平均身高,不止1米多的人类来说,海拔500米的山地,与海拔1000米的山地,并没有太大区别。
山地在地缘分割中的作用,很大程度会通过河流体现出来。
作为一片高地,其所收集的雨水,并没有可能只往一个方向流淌。
在地缘切割中,围绕一片山地,整合成一个地缘板块的情况,与同流域整合的情况,是同时存在的。
依托“兴都库什山脉”建国的A富汗,以及围绕“黄山山脉”生成的古H州地区,就属于前一原则的体现。
相比之下,同流域整合的情况要更为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