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潘帕斯草原,还处在尚未开发状态,这样一片“荒芜”的土地,对于一个,还没有呈现出人口压力的帝国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其次,印加人即使想做一个拓荒者,那些生长在梯田中的作物,以及业已成型的一整套农业技术,特别是灌溉技术,都需要重新适应新的环境。
很显然,这个过程不会是一蹴而就的。
当然,假以时日的话,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竞争的压力,印加人或者其它美洲原住民,未必没有机会,
找到适应潘帕斯草原的生产模式,毕竟,相比亚马逊平原,拉普拉塔河平原的气候,要更容易产生农业文明。
只是,在西班牙人到来之后,再做这种假设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那些从旧大陆引入的人和动物,很快成为了这片草原的优势物种,并使得潘帕斯草原地缘特色,比之南美洲的其它地区,更加接近欧洲。
让我们把时间线,拉回到500年前。
一望无际的潘帕斯草原,虽然让最初,寻找财富的西班牙探险家感到失望,但对于寻找新家园的人来说,这片水草丰美的土地却是极好的。
如果说,缺乏牲畜使得美洲原住民们,没有办法利用这片土地,那么对于旧大陆的移民,
尤其是善于畜牧的欧洲人来说,就完全没有问题了。
以“哥伦布大交换”的角度来看,后世在潘帕斯草原上,最成功的外来物种,当属“牛”了。
仅在阿根廷就放牧有,超过5300万头的牛,将近1500万头羊,21世纪数据。
潘帕斯草原的高草,养活了其中80%的成员。
考虑到阿根廷人口,也不过只有4400万,将之形容为,站在牛背上的国家亦不为过。
顺便说一下,大部分品种的“家牛”,不包括水牛、牦牛等,其在生活在野外的近亲,
并不包括动物学家们,称为“野牛”而是“原牛”。
野牛和原牛,都曾经广泛分布于旧大陆,只是会根据生长地区的不同,被分为不同的亚种罢了。
比如生长在欧洲的野牛,被称之为“欧洲野牛”,生长在北亚的野牛,被称之为“西伯利亚野牛”。
其厚厚的体毛,使之更适应高纬度地区的气候,并能够与人类一起,跨越白令海峡进入美洲。
相比之下“原牛”适用的纬度则要更低些,这使得它们并没有机会,自然迁徙到新大陆。
与“野牛”相比,“原牛”与人类的关系,要亲近的多,虽然这种亲密关系的产生,最初可能只是因为,它们更容易被狩猎一些。
在法国和西班牙,发现的一些,有将近两万年历史岩画,就已经留下了,关于狩猎原牛的岩画。
不过在大约7000年前,被驯化的原牛,开始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扩散至欧亚非大陆的各个角落。
这个时间点,使得当年迁入美洲的人类,没有可能带入家牛。
事实上,在白令陆桥消失之前,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家畜只有狗。
国人概括出来的:马、牛、羊、鸡、犬、猪等六畜中,也只有狗出现在了,美洲原住民的生活中。
虽然野牛看起来,应该也有机会成为家畜,不过,在人口基数和文明样本,要多得多的旧大陆,
也只是驯化了“原牛”情况下,实在是不好苛责,美洲原住民做得不够好了。
如果说,盛产多汁牧草的欧洲,素以出产优质奶牛而着称的话,那么,依托天然优质牧场,
放牧的阿根廷牛,让世人回味的,则更多是鲜嫩的牛肉了。
在潘帕斯草原脱离西班牙殖民体系之后,这片草原诞生了两个国家:阿根廷和乌拉圭。
以两国同属拉普拉塔总督区的历史,以及彼此间悬殊的体量来看,阿根廷似乎没有理由在自己的左近,留下这么一个小国。
阿乌两国的分割线,是位于拉普拉塔河左岸支流“乌拉圭河”。
鉴于这层地缘Z治关系的存在,乌拉圭河以东的草原部分,我可以将它单独称之为“乌拉圭草原”。
与山脉一样,河流同样是经常被用于Z治分割的“天然疆界”。
只不过相比之下,山脉分水岭的切割,要更为精准一些。
这一方面是因为,山脉两侧的气候环境可能会迥异,并且往往还承担着分水岭的职责。
在同一流域、相近气候环境下生活的族群,往往更容易进行地缘融合。
这使得的分水岭两侧的世界,更具备地缘上的D立性。
另一方面,山脉本身意味着人口密度较低,甚至是大片的无人区。
这种特性,能够为两个D立的板块,提供足够的缓冲区和安全感。
在后世,除了最南端靠近火地岛部分,阿根廷和智利的大部分国界线,便是遵循这一原则,划定在安第斯山脉的分水岭之上。
即使不加解读,大家也应该能猜测得到,阿根廷与智利历史上,如果存在边界纠纷,会大机率的出现在,横平竖直的南部边界之上。
与山脉相较,河流的地缘分割作用要弱得多。
典型案例就是,德国的阿尔萨斯地区。
德国人认为,地理属性为“多瑙河中游河谷平原”的阿尔萨斯,居民的M族属性为德意志。
而法国人则认定,当年凯撒为高卢与日耳曼尼亚,划出的多瑙河边界,才是正确的选择。
不过,先且不说乌拉圭河,能不能够,对阿根廷和乌拉圭进行有效的地缘切割,“为什么会有乌拉圭”。
然而,客观现实就是如此,基于阿根廷相对乌拉圭的体量,以及控制了约23潘帕斯草原的情况来看,
如果,潘帕斯乃至整个拉普拉塔河平原,一定要统一在一面国旗之下的话,阿根廷几乎是当仁不让的选择。
当然,并不是所在处在天然劣势面的小国,都会放弃改变自己命运的尝试。
20世纪太平洋战争时期,试图与米国扳手腕的倭国,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后面说到大查科平原时,同样也可以看到南美版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