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身不处在航线上,但人口众多的爪哇岛,也是受益者。
不过,基于位置关系,随着M六甲海峡的货物运输量日益增大,受益最多的,终归是海峡两岸地区。
这也是“三佛齐”王国,得以崛起的根本原因。
苏门答腊岛的面积,是整个M来群岛中,最大的一个,相当于3.5个爪哇岛。
但后世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口,约5000万,只相当于爪哇岛的13强。
火山灰是热带农业的关键,苏门答腊岛上,也有90多座火山,但活火山的数量,
只有爪哇岛的十分之一不到,约有120多座活火山,爪哇岛就100多座。
没有更多活火山周期性的补充土壤肥力,使得苏门答腊岛的整体农业、人口潜力,不如爪哇岛。
然而,人口并不是衡量,地缘潜力的唯一标准。
不然天朝和印度的国力,后世肯定得超过米国几倍了。
苏门答腊之名的原意为“金岛”,在古代天朝的记载中,曾经被称之为“金州”。
这是因为,其位于西南,贯穿全岛的巴厘桑山脉盛产黄金。
这是放之四海皆通行的硬通货,显然对提升苏门答腊岛的地缘潜力,会有所帮助。
不过,真正让苏门答腊岛,有实力跟爪哇岛对抗的资本,还是源自于它的位置。
如果说,爪哇国优异的土壤条件,使得农业在经济结构中的占比更重的话,那么,苏门答腊岛更像是一个,商业国家了。
在海洋贸易线上,港口是最重要的一环。
并不是所有岛屿,都天然能够生成优良的海港的。
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的岸线,经常遭受海浪侵蚀,造成海岸线过于平缓,使得两岛的天然海港,并不太多。
西爪哇的雅加达、中爪哇的三宝垄、东爪哇的泗水(苏腊巴亚),是印泥排行前三的港口城市。
三佛齐王国的崛起之地,后世苏门答腊岛东部,最大的港口城市“旧港”,
后译为“巨港”,则选择兴建在了,岛上河流穆西河的下游。
通江达海的位置,使之不仅一样可以得海运之利,并且更利于辐射岛内。
选择海湾还是河流下游建港,并不是问题的关键。
只要有贸易需求的存在,人类总会在漫长海岸线上,找到合适的点,将岛内的资源运送出来的。
上述港口,无一例外的,都身处岛屿的北沿,便是这种地缘选择造成的。
三佛齐王国的实力,直接源自于它与M六甲海峡相邻的位置,即使来自天朝和印度方向的贸易者,
想前往爪哇岛贸易,通常也需要,从苏门答腊岛之侧经过。
凭借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三佛齐王国和旧港,成为整个M来地区的贸易中心,并因此而获得更多的经济、技术优势。
甚至因此成为了M来文化的文明起点。
为此巩固这一优势,崛起之后的三佛齐王国,开始了在M六甲半岛的扩张,并最终完成了对海峡的控制。
与此同时,这个佛教王国,也就开始通过战争和联姻的方式,尝试向富庶的爪哇岛中西部扩张势力。
公元10世纪末,当东爪哇王国在全岛的霸权建立后,南洋两大强国,或说两大岛屿之间的矛盾,
开始变得愈发的尖锐,并在公元11世纪初爆发决战。
与爪哇国相比,以海上贸易立国的三佛齐王国,在海上要更占据优势,这也使得三佛齐王国,成为了这场南洋争霸战的胜利者。
尽管,这场战争本身,很大程度消耗了三佛齐王国的国力,
但出产自南洋诸岛上的黄金、香料,名贵木材等,是东西方贸易链是的重要商品。
军事霸权的取得,是为了能够做到,为这一地区制定统一贸易规则,
战胜爪哇王国,将使得兼具,交通和产地优势的三佛齐王国,变得更加的强大。
就一条贸易链来说,任何一个环节的强大,对这条链条上的其它环节来说,都未必是好事。
三佛齐在南洋的称霸,很显然会增强它的议价权,并对它的两个直接贸易对象:
天朝和印度的利益,造成了直接影响。
对于来自这两个地区的商人来说,一个分裂并相互制衡的M来地区,才是最有机可乘的。
在地中海文明圈,贸易争端,往往是战争的直接起因。
那么,来自天朝和印度的商人,是否有机会,将贸易矛盾升级为战争呢?
此时的天朝,正处在北宋时期,空前的北方压力,似乎让这个中央之国,无暇顾及远在“爪哇国”的争端。
不过,这其实与天朝,此时身处的时代并无关系,因为,作为这个世界上,
最专注于陆地的文明,历代中央王朝,对于海外扩张,都可以说是毫无兴趣。
“地大物博,人口众多”,造就的自给自足心理,使中原王朝在海外贸易问题上,更多是秉持着“恩赐”的心态。
如果,你原意以卑微的夷狄身份,加入中央之国的“朝贡”体系,那么通常情况下,
面子上得到了满足的天朝统治者,会允许向你出口包括瓷器、丝绸、茶叶等在内的,具有垄断性质的商品。
而你所需要用来交换的,不过是一些,能够满足皇室和上层猎奇心态的土特产。
无论是三佛齐还是爪哇国,在强大之后,都曾经主动遣使,加入过中原王朝的朝贡体系。
而这种披着Z治外衣的经贸往来,基本也能够保障天朝商人的贸易权,
尤其很多时候,这些来自天朝的贸易者,有着官派的背景。
有鉴于此,一个抱着,“天朝不需要世界”心态的中央之国,对南洋地区,
是否出现一个强大政权,并不会感兴趣,更不用谈,为了贸易而劳师远征了。
如果,感觉某个国家的崛起,会对中央之国,造成某种威胁的话,反制的做法,
通常是断绝“朝贡”权,让你没办法,买到天朝上国的商品就够了。
按照后世的说法,不让某国来“进贡”的做法,相当于是一场贸易战了。
千万不要小瞧了这种不流血战争的影响力,15世纪之后的倭国,就曾经深受其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