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但过大或过小的降水量,对于低地农业来说都是一场灾难。
当然,你可以用水利建设来均衡水土关系,就像国人一直在做的那样。
不过在文明初始时期,能够在雨季来临之际,帮忙人类躲避水患,旱季又有相对低地天然蓄水的高地区,会更受人类的青睐。
有鉴于此,在欧洲人探索南部非洲东部时,这一地区的人口中心,其实并不在莫桑比克的沿海平原,而是在它西部的高地区。
莫桑比克平原西部的高地,属于南非高原的一部分。
这片位于赞比西河、林波波河、卡拉哈迪盆地以及莫桑比克平原之间高地,绝大部分为后世的津巴布韦所有,因此可以将之称为“津巴布韦高原”。
生活在津巴布韦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土着,都是从北方迁徙而来的班图人。
由于津巴布韦高原的西南方向,是相对干旱的卡拉哈迪盆地。
东部是更容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莫桑比克平原,沿东非高原南下的“班图人”。
无论是继续沿东非大裂谷南,还是向西南向方向,先进入赞比亚境内的赞比西河上游地区,
最终都会更多流入津巴布韦高原,并继续将原居于此的科伊桑人,进一步向西南方向挤压。
需要说明的是,班图人与科伊桑人的博弈,并不是通过一两场战争体现出来的。
绝大多数时候,身处其中的人类族群,并没有我们这样的“S帝视角”,
而是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经过漫长的风月自然作用出现在的结果。
班图人的迁徙也是这样,在公元一世纪就开始向南迁徙的班图人,
直到公元10世纪才大规模越过赞比西河,进入津巴布韦高原(南非地区就更晚了)。
相比处在原始渔猎、游牧状态科伊桑人,已经掌握原始农业技术,并会使用铁器班图人,要有优势的多。
不过,班图人的技术优势只是相对的,肯定没有办法跟同时期的欧洲人比。
虽然进入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地区的班图人,还有数百年时间提升自己的生产力,以应对即将到来的葡萄牙人。
但远离旧大陆文明中心的现状,使得迁徙至此的班图人,似乎很难有外力能够刺激他们,将自己的经济、技术实力提升一个层级。
那么,后来远航至此的欧洲人,真的不会有意外发现吗?
虽然,黑非洲整体文明层级偏低的事实摆在那里,但并不代表着这片土地上,没有一点让人感到意外的情况发生。
除去加纳、马里、桑海三个,一脉相承的西非“黄金帝国”,黑非洲还有一个,孤立于南部文化代表——津巴布韦。
津巴布韦这个标签,其实并不是一个古代国家的名字,而是一种用石头建筑而成的建筑。
在当地土着语中,津巴布韦的原意就是“石头城”。
高大的围墙以及墙内的圆形高塔式建筑,是“津巴布韦”给世人留下的最深印象。
在津巴布韦的很多地方,包括周边与津巴布韦相邻的国家,靠近津巴布韦的地区,有数百处这样的遗址被发现。
其中最大的一个,位于津巴布韦共和国的东南部,被称之为“大津巴布韦”。
此类建筑所代表的文化,也可因此被称之为“大津巴布韦文化”,至于它能不能算是一个文明体,那就要看它具不具备其它条件了。
一般情况下,认定一个地区或者族群,是否进入文明阶段,会有几个标志:一是城市的建立;其次是文字的产生。
文字对于提升社会运行效率,及文明传承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三是金属工具的使用,以及灌溉技术的运用。
当然,认定的标志还可以再丰富一点,不过归根结底到一个词就是“经济”。
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能够让一部分人,或者说阶层脱产,才可能意味着,以“阶级”分层为特点的统治秩序的建立。
并因此而产生城市、文字等进一步促进文明发展因子。
后世居住于津巴布韦的,主要是属于班图族系的“绍纳人”。
然而,除了雄伟的津巴布韦遗址,突兀的矗立在这片土地上以外。
这些土着的居民身上,几乎完全看不到,古老文明传承的痕迹。
以至于最初考察这些建筑的欧洲人,完全不相信他们是他们的创作。
然而,大津巴布韦的建筑年代,是在公元11世纪,在16世纪被废弃。
这个时间段,也是大津巴布韦文化的兴盛期。
从这点来说,此时,已经大规模进入津巴布韦高原的班图人,无疑是这个建筑奇迹,最有可能的创造者。
以原生文明的标准来说,农业产量的提升,是刺激文明产生的直接经济因素。
一方面,农业产量的提升,能够让人类有更多的时间,发展那些“奢侈”的文明事业。
另一方面,为了保证农业产出规模,以及维护自己族群的安全,建造大型水利工程、战争等行为,客观上又能促进Z治、社会体系的成熟。
2000多年前,从亚洲热带地区,印度、东南亚传入的香蕉和薯类植物,
是包括苏丹、班图两大族系在内的“典型H人”,得以在这片大陆竞争成功的重要原因。
然而,这两种能够提供高热量的农作物,本身并不需要特别的种植技术。
上天赐予给热带草原地区的阳光、雨水,便可以让它们在这片土地上生长良好。
也就是说,这些农作物的引种,只是让典型H人,在与俾格米人、科伊桑人的竞争中占得优势,却无力为他们,进入文明阶段助力。
现在的问题在于,不管“津巴布韦”建筑本身,是否有足够力度,代表着一个原生文明的产生。
它的存在显然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这片土地,曾经有过足以摆脱原始部落文化的经济。
虽然从人类整体来看,农业技术发展是催生文明的前提,但具体就某一个点来说,却未必要依赖农业来完成文明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