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19世纪末,这一地区依然能找到大象的踪迹。
显而易见的是,驯服大象,要比驯养其它动物更为困难。
印渡是这一技术的源头,亚历山大东征之后,源自印渡的“象奴”(驯象者),被托勒密王朝带入了埃及。
至于处在文明初始阶段的西非,则没有能够让非洲森林象,在工作场合,包括战场发挥作用。
缺乏生存条件太冷的欧洲,更是没有让大象驰骋的空间。
既然罗马帝国时代,欧洲人已经可以轻易从非洲获得这一资源。
然而作为一种天然奢侈品,象牙雕刻早在欧洲中世纪,尤其是拜占庭帝国就已十分流行了。
葡萄牙人对西非的“发现”,第一次给了欧洲人,直接进口这一贵重原材料的机会。
从科特迪瓦沿海出口的象牙,大部分并不是非洲森林象,比之受富塔贾隆-几内亚高原阻隔的“胡椒海岸”。
科特迪瓦南部的雨林地带,已经不那么“厚”了。
境内的几条河流-萨桑德拉河、邦达马河、科莫埃河,已经能够向北延伸至草原腹地,并与尼日尔河的黄金帝国发生贸易关系了。
也就是说,从塞内加尔河上游——内尼日尔河三角洲,这一非洲黄金帝国核心区所出产的象牙,都可以从科特迪瓦出海。
当然,几内亚湾海岸线的其它港口,同样也可以出口象牙。
它们没有被命名为“象牙海岸”,是因为有更重要的商品可供出口。
比之奢侈品定位的象牙,葡萄牙人更为渴求的,是几乎可以买到一切的“黄金”。
甚至可以说,黄金才是葡萄牙人,费尽心力向南探险的源动力。
在掠过“象牙海岸”之后,葡萄牙人的这一目标很快将会实现。
“黄金海岸”——加纳,即将展现在葡萄牙人面前。
当然,经过之前的讲解,大家已经清楚了,现在我们所说的“加纳”,并非12世纪开创黄金帝国时代的“古加纳”。
然而要说“黄金海岸”徒有虚名也是不对的,因为当时,它的确已经成为了,西非最重要的黄金出产地以及集散地。
从地理上看,加纳主要分为两块,覆盖东、北部的是沃尔特河中下游流域。
西南部则是一些独流入海的小河流,二者之间的分水岭,是一条叫作“夸胡高原”的丘陵带。
西非最大的黄金出产地便是在这一带,被称之为“阿散蒂”,即是地区名,也是部族名。
另外,沃尔特河上游,后世的加纳-布基纳法索相接一带的“洛比”地区,也是重要的黄金出产地。
在**商人垄断黄金贸易时期,阿散蒂和洛比的黄金。
或向北经内尼日尔河三角洲的延巴克图、杰内等城,输向西北非的马格里布;或向东经乍得湖流域,运往非洲东部。
葡萄牙及欧洲人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也使得位置原本最边缘的产金区“阿散蒂”,变成了西非最重要的黄金集散地。
这些源源不断从海路输出的黄金,最终成就了着名的“黄金海岸”。
至于阿散蒂和加纳的黄金储量到底有多丰富呢?其实后世的国人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
21世纪头一个10年,G西S林人开始进入加纳,并迅速凭借自身,较当地人先进的淘金技术,成为了加纳黄金重要开采者。
一夜暴富的神话,以及由此引发的刑事、外交事件,一度让“S林帮”之名,频频在国内各大报纸上暴光。
当然,加纳金矿资源真正的垄断者,还是那些白人控制的大公司,S林帮更多是在做的,拾遗补缺的工作。
坐拥最重要的资源,黄金海岸也成为了最吸睛的西非版块。
在葡萄牙人之后,法国、德人、英国人,甚至北欧的丹麦、瑞典等国。
都纷纷在此建立据点,试图从利润巨大的黄金贸易中分一杯羹。
需要说明的是,在天朝的Z治语境中,所谓“殖民”的范围,实在是太过宽泛。
欧洲人最初在非洲布局的目的,其实只在于贸易。
真正Z治意义上的“殖民”浪潮,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在黄金海岸争夺中胜出的,是欧洲殖民帝国中的最强者——英国。
19世纪末,英国人夺取了其它国家,在黄金海岸建立的据点,成功的将之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
不过英国人并没有控制整个沃尔特河流域,沃尔特河上游地区,也就是“上沃尔特”地区。
在19世纪末与“象牙海岸”一起,成为了法国殖民地。
在19世纪末的开启的非洲政治殖民潮中,英法两个殖民强国,并非是唯一有所收获的欧洲国家。
虽然,最先开启大航海时代的,伊比利亚的两颗牙已经势弱。
但一个在19世纪下半叶,才算完成统一的中欧国家,却不甘示弱的加入了海外殖民地的争夺。
此后的70余年间,这个国家也成为了英法最大的敌人。
这个国家是谁呢?它就是“德国”,准确说是“德意志第二帝国”。
1871年,通过“普法战争”的胜利完成德意志统一,将奥地利排除在外的普鲁士国王,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
这个后来伴随一战失败而解体的帝国,就是“第二帝国”了。
所谓的“第一帝国”,则指向的是那个700年前始建的“神圣罗马帝国”。
不过这种历史关系,终归是后人来定义的。
德意志三大帝国的承接定位,始于**德国时代。
希特勒所组建的“**德国”,被其定位为“第三帝国”。
由于神圣罗马时代,德意志地区的混乱局面,数百年来,德国人在欧洲海外扩张的浪潮中少有收获。
考虑到连荷兰这种法、德间的缓冲小国,都曾经在海洋上风光一时。
并非内陆国定位的德意志,这种表现实在是难以让自己满意。
事实上,德意志的地缘属性中并非没有海洋基因。
曾经纵横波罗的海,将海上贸易版图延伸至北海沿岸的“汉萨同盟”,就是德意志海洋属性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