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嵌地区的这次流血行动,让荷兰人意识到了,在这一地区构筑军事据点的必要性。
最起码在下一次内部危机到来之时,定居于此的荷兰人,能够第一时间受到保护。
这座构筑于1653年的新城堡,就是我刚才提到的“赤嵌城”,荷兰人将之称为“普罗民遮城”意为“省城”。
可以这样说,如果荷兰人在大员的统治,能够一直延续下来,随着大员地区的天朝移民越来越多。
并且开发越来越深入,类似赤嵌城这样,用以控制内部局势的军政中心,将会越来越多。
只不过,荷兰人无论如何没有想到,他们会那么快失去大员。
更没有想到,赤嵌城这个用来内控的军事据点,会在明郑大军来袭的第一天就变成了前线。
由于热兰遮城才是荷兰人的防御重心,大部分军力和物资亦囤积于此。
身处赤嵌城只有大约400人,其中士兵仅百人。
期间热兰遮城的守军,虽然试图派出一支200人的援军增援。
但在明郑军队的阻击之下,只有大约50人进入了城内。
最大的问题在于,这座城堡,固然让身处赤嵌地区的荷兰人,及时受到了保护。
但战略准备不足的赤嵌城内只有5、6天的粮食储备,并且很快被明郑方面,切断了通往城内的水源。
在这种情况下,仅仅坚守了4天,赤嵌城守军便不得不出城投降。
至此,热兰遮城彻底成为了一座孤城。
赤嵌城与热兰遮城两座古堡所在地,后世都属于T南市区的一部分,二者间的直线距离仅4000多米。
在明郑大军攻岛之时,不仅以“大员岛”为首的七外鲲身已然连为一体,鲲身与大陆之间的沙洲,在低潮期时也已露出水面。
这使得,明郑大军除了强行在大员岛登陆以外,还能够沿陆路,在热兰遮城与赤嵌城之间调遣兵力。
配合停泊在大员水道两侧的船只,以及在北线尾岛登陆,移动到大员水道北侧的军队,郑C功很快便完成了对整个热兰遮城包围工作。
荷兰人唯一的机会,在于争取更多的时间,等待外部增援。
与赤嵌城不同的是,一直作为防御重心的热兰遮城,物资储备一直较为充分,并且守备更强。
与之相比,郑C功要想为人的军队提供给养,是十分困难的。
粮食其实一直是郑C功军队最大的短板,毕竟仙洲、鹭岛这两个小岛,是完全没有能力养活数万军队的。
在抗清过程中,郑军的很多军事行动,本质都是围绕着,获取给养这一目标来进行的。
因此在攻岛一役中,郑C功本希望能够通过奇袭鹿耳门,迫使荷兰人尽早投降。
在防御战中,坚壁清野一直有效,甚至必要的战略之一。
在通过在岛上同胞的异动,预感到郑C功可能来袭的1660年3月之时,荷兰人其实已经有过坚壁清野的做法了。
除了将当地同胞首领,集中于热兰遮城内监控以外,荷兰人甚至将城外尚未收割的稻谷付之一炬,以免为郑军所利用。
虽然直到一年后明郑大军才开始攻岛,让这次坚壁清野行动,显然有点风声鹤唳,不过这种做法,在战略上是没有问题的。
在遭受攻击之后,荷兰人尽力焚毁了,囤积于城外市镇各处的粮食,以免它们落入明郑军队的手中。
不过郑C功的部下,仍然在赤嵌城外得到了半个月的口粮。
很显然,这个结果与荷兰人未曾预料到,身处二线的赤嵌城,会那么快成为攻击目标有关。
不过总的来说,荷兰人在热兰遮城的顽强抵抗,还是让战役时间大大超出了郑C功的预计。
为此,郑C功除了以大员腹地、D陆沿海购买、征收粮食以外。
甚至还必须在未能将荷兰人赶出T南之前,就提前开始执行屯垦计划,以让时间站到自己一边。
一个对郑C功较为有利的因素,是在争取在岛国人的问题上,荷兰人几乎没有任何优势。
台南地区经过三十余年的开发,亦具备了一定的农业基础。
在整个攻岛期间,数千移民自发前往前线支援。
很多原本接受荷兰人统治的原住民部落,包括皈依JD教的,也站到了明郑一边。
然而不利的因素则在于,即使是播种成熟期较短的蕃薯等作物,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够收获。
更不不利的是,粮食紧张问题,不可避免的引发了明郑军队与大员居民,尤其是原住民部落之间的一些矛盾。
现在,时间对于双方来说都异常宝贵。
身为现在这个时代的海上强国,荷兰人原本应该寄希望于他们的海上实力的。
不过在T海风云变化的这个阶段,荷兰人的海上霸权,正面临着强有力的挑战。
事件的起因仍然是一个经济问题,荷兰人“海上马车夫”的名号,可不是单纯通过内部贸易博得的。
凭借廉价、高效的口碑,荷兰商人得以承接大量其它国家的海上运输需求,这其中就包括英国与诸殖民地内部的贸易往来。
深感利益受损的英国人,甚至不得不通过立法,在1651年,要求将外国商船排除出英国的海上贸易。
在荷兰垄断国际海上贸易的情况下,英国的做法显然是在针对荷兰。
一场由贸易争端所引发的军事冲突一触即发。
不过英国人敢这样做,自然是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在战事爆发前的十年间,英国急速扩张了它的海上实力。
主力战舰由40艘扩张到了120艘。
当在大员的荷兰人,正在为赤嵌地区的国人反叛事件头疼,并开始构筑赤嵌城时,英国舰队则开始在欧州海域,攻击荷兰商船。
1652至1653年,英、荷之间正式爆发“第一次英荷战争”。
第一英荷战争,以英国的胜利而告终。
不甘失败,卧薪尝胆的荷兰,则于1664年发动了“第二次英荷战争”,并取得了胜利。
明郑攻岛之役,就是发生于这两次英荷战争之间。
很显然,相比事关国家生死的欧州战场,远在万里之外的大员,并不足以引起荷兰高层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