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伦三岛蔓延到冈比亚、纽芬兰、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马来亚、香港。
新加坡、缅甸、印度、乌干达、肯尼亚、南非、尼日利亚、马耳他以及无数岛屿。
地球上的24个时区均有大英帝国的领土。
英国霸权领导下的国际秩序被称为“不列颠治下的和平”。
英国出版的大英帝国全球地图,通常用红色把帝国的领土标出。
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这个庞大的帝国在全球的影响力。
被称为“日不落帝国”的大英帝国,在19世纪中期达到鼎盛。
那时的日不落帝国有多大?
用英国人自己的话说是:“在这个没有疆域的帝国内。
太阳永远也不会落下去,边境永远也不可能被界定。”
那时,地球上所有的大洲和大洋,到处都飘扬着英国国旗。
24个时区里都有英国领土和英王统治下的人民。
领土总面积和总人口分别占当时世界的四分之一。
全球近50%的钢铁和50%的煤,由这个日不落帝国生产。
大英帝国的工业生产总值,约占全世界的50%。
那时世界上最重要的海上通道,包括马六甲海峡、直布罗陀海峡和苏伊士运河。
都控制在英国人手中,每年完成世界海上货物运输量的35%。
英国人自己这样形容大不列颠与世界的关系:“俄罗斯与北美的沃土是我们的粮仓。
北欧诸国与加拿大有我们的森林;阿根廷为我们养牛,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我们放羊。
南非为我们挖掘黄金钻石,秘鲁则为我们开采白银。
南美为我们种植棉花,中国和印度为我们种植茶叶。
东印度群岛是我们的甘蔗,咖啡,香料种植园,美国南部是我们的棉花种植园。
我们的果园,在地中海沿岸,我们的矿区,则在阳光照耀下,布满数不清的山川平原。”
维多利亚女王去世的时候,英国已经拥有一个连接各大城市的发达铁路网。
为了展示英国的昌盛和强大,第一次万国博览会于1851年在伦敦开幕,成为当时的举世盛事。
在文化和科学方面,世界闻名的英国作家。
查尔斯·狄更斯和英国博物学家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都是维多利亚时代的风云人物。
由于经济和工业的不断发展,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人逐渐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生活便利。
伦敦的污水排放系统和伦敦街头出现的白炽灯,都是维多利亚女王在位的时候实现的。
在1891年,也就是女王去世之前的十年,英国已经实行对所有小孩进行免费教育。
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虽是君主立宪制度,维多利亚女王对大臣们的影响力依然很大。
她在位期间,大英帝国极度扩张,达到空前的繁盛。
深深影响中国历史的鸦片战争,也是在她刚即位不久发生的。
直至今天,世界上许多河流、湖泊、沙漠、瀑布。
城市、港口、街道、公园、学校、建筑物等都是以维多利亚命名的。
包括有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州,加拿大维多利亚市,新加坡维多利亚纪念馆。
香港的维多利亚港,香港的维多利亚公园。
塞舌尔群岛首都维多利亚,非洲最大的湖泊维多利亚湖,还有很多很多。
要恢复和超过大元帝国的影响力和疆域,并且把这笔政治遗产转移到中国身上,就从眼前的河套开始吧。
此时的河套水草丰美,土地肥沃,绝对是一个塞上大粮仓。
大明王朝放弃河套绝对不是环境恶化,而是有别的原因。
从朝廷官员的奏折中,就知道明朝时河套的环境。
根据成化二年兵部郎中杨琚的奏疏上言,河套可是一块肥沃的好地方。
套内地广田腴,亦有盐池海子,葭州等民多墩外种食。
成化六年,都御史王越总领关中军务,执行搜套计划和恢复东胜卫。
他在奏疏中就直接指出河套水草丰美,人居环境不错。
河套水草甘肥,易于驻扎
所以从官员的奏疏上显示,河套并没有什么环境恶化的迹象。
后世有绝大部分人说河套环境恶化,导致明朝不要这块地,也不知道是谁搞出来的谣言。
事实上从成化年到嘉靖年,明朝对于收复河套的议论史不绝书。
如果河套环境恶劣到不堪居住,那些大臣还用得了费这个劲去讨论。
明朝的套患起与明英宗天顺年间,在成化年间蒙古在河套的势力有了很大发展。
在弘治、正德和嘉靖年间,右翼蒙古已经牢牢的占据了河套地区,从此再未收复。
那么为何大明会放弃会逐步放弃河套?不外乎有如下几个原因。
第一、最高统治者对河套地区的战略价值并没有足够的认识。
明朝在洪武年间于九边之外,又设大宁、开平、东胜三卫以护卫九边。
但是在明成祖和明宣宗时期,不断放弃边境卫所,河套之地的形势已经是非常的难以预料。
明英宗时期又发生了“土木堡之变”,明朝边境军事力量有了很大的削弱。
明英宗天顺年间,对蒙古的军事打击态度转向消极的一面,于是套患在那时就开始发作。
至是,阿罗出掠边人以为向导,因知河套所在,不时出没,遂为边境门庭之害。
第二、大明内部权力斗争激烈,导致了搜套、复套的行动受到阻碍。
就比如说嘉靖二十五年,总督三边侍郎曾铣锐意进取,意图收复河套。
但最后落得个被杀的下场,这与严嵩和夏言争夺最高权力有很大关系。
自这件事以后,河套地区和明朝是一点关系都没有了,明朝也再无收复河套的计划。
廷臣议罪,凡与议复套者,悉夺俸,并罚言官,廷杖有差,于是复套事宜悉为停止。
第三、成化年间明朝廷虽屡次有复套之议。
明宪宗复套的计划也是支持的,但是由于军队将帅无能,使复套行动收效甚微。
除了王越在红盐池击败满都鲁留下的老弱部众之外,明军总体来说是败多胜少。
很多将领拥兵自重,消极防御,根本无心对敌,导致了套患愈发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