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资料引用左武卫将军的博客,和铁血网作者华夏军。
另外,亲爱的书友们,收藏收藏吧,收藏太可怜了,才200多个收藏。
——————————————————————————————————————————————————
后世的研究报告表明,中国人是世界上智商最高的种族,连犹太人都排在我们后面,也是最勤劳的种族,没有之一。
可以说,中国人下决心要做成一件事情,就没有做不成的,火箭军训练用纸箱、原子弹演算靠算盘。
中国当年穷的让人心酸!但就是在这样艰苦贫穷的条件下,我们用智慧和勤劳,做成了让所有人不敢相信的事情。
陈远宏相信,只要方向正确,自己也能带领大家慢慢的小步工业化,但是这需要人才、时间和金钱。
看着屋里的一百多人,陈远宏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刘甲,去把常委们请来,再把各工坊负责人和王盼,黄龙,张炯,任千······。
都叫过来,理一理大家的思路,大家充分探讨,决定以后我们的路该怎么走?刚才我们讨论的都记下来了吗?”
刘甲点了点头,“再多派几个人来记录,然后整理出一份文件来,会后分发给大家。”
午饭后,讨论继续,只是人员扩大到了将近三百人。
“拿破仑是谁?公子怎么老提这个人?”赵元奇严肃的问道。
“呵呵呵!这人是校长写的一本《理想国》书里的一个法兰西的英雄人物。”王盼笑呵呵的接口道。
“刘甲,会后给没有的大家们发一本。
咱们接着上面的话题说,我为什么要说拿破仑呢?因为它是步枪和步兵方阵结合史上一个最典型的经典案例。
拿破仑和咱们的孙尚书(孙承宗)在辽东的兵制改革,可以比较来看。
比如,孙尚书的骑兵队中,编有大炮手2人,三眼枪手10人,弓箭手13人。
步兵队中,车副执牌刀,编有佛郎机手6人,鸟枪手2人,三眼枪手6人,火箭手2人,弓箭手2人,长枪手2人,而炮弩手俱兼短兵。
战斗时,步队则鸟枪、郎机在前,而三眼、火箭在后,骑兵则弓箭、三眼大炮连环叠用。
为此,在火器配置上,步兵则鸟枪、郎机在前,三眼铳、火箭在后,骑兵也要配属三眼铳和火炮。作战时,步、骑才能更出迭入,不仅骑与骑、步与步自相更叠,而且骑之与步,步之与骑也互相更迭。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一营之马、步、炮、矢,无一人一器不更番叠阵。
所以,只有叠阵才能使长短兵器,冷热兵器连环叠用,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火器威力的发挥。
再看看拿破仑的步兵编制,和咱们有什么区别?又有哪些共同之处?”
陈远宏对刘甲点了点头,刘甲开始把万陈远宏画的世界地图放大版挂了出来。
这是陈远宏在《坤舆万国全图》上的改进版。
同时还挂上了孙承宗和拿破仑的步兵图,大家围在这些图旁边,嘴里啧啧称赞。
陈远宏指着拿破仑的步兵军阵,侃侃而谈道:“步兵是拿破仑时期军队的主体。
相较于其他兵种,步兵往往承受最大的伤亡,但又往往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那时的步兵通常分为三类:普通步兵,又叫燧发枪兵;掷弹兵;轻步兵。
掷弹兵会由最为“英勇”“健壮”的士兵组成。
个人认为,“掷弹兵”就是重步兵,“掷弹兵”只是名称而已,并不会真的“掷弹”。
轻步兵则由“身材较小”“身行敏捷”的士兵组成。
西夷各国对轻步兵有不同的叫法:法兰西叫猎兵,英格兰的叫轻步兵或来复枪兵。
前两类步兵通常排成较紧密的队形,从而发扬火力。
轻步兵则会形成“散兵线”,己方进攻时,用来动摇敌人防御阵线;己方防御时,用以打乱敌人进攻节奏。
这些步兵大多数装备的都是大口径滑膛枪,各国滑膛枪的原理构造都没有太大差别。
我们就以滑膛枪为切入点,到此讲的都是滑膛枪。
而当时有膛线的更为准确的来复枪,其实已经在各国军队中出现。
法军对来复枪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试验,但到了1807年拿破仑命令禁用来复枪,而其他国家都有小规模的轻步兵或猎兵装备来复枪。
来复枪的高命中率使得散兵线的作战效果有所提高,但是其主要缺点是装填时间较长、容易阻塞。再考虑到制造成本,以及特殊的训练所需的时间,来复枪就明显不如滑膛枪适于装备大兵团了。
所以,连较为接受来复枪的英格兰军队,也仅有两个轻步兵团装备来复枪60和95步兵团。
无论滑膛枪还是来复枪,火石都是必不可少的。
开采火石通常是在潮湿的天气里进行,干燥后,由熟练工人粉碎、整形。
英格兰出产质地上乘的火石,不但自用而且提供给欧洲大陆上的盟友们。
法兰西的香槟省和皮卡第地区也出产火石。
萨克森是欧洲大陆上的另一火石产地。
相比之下,普鲁士就缺乏火石资源,在没得到英格兰援助之前,只好使用效果较差的代用品。
不知具体是什么?由于火石的重要性,士兵们基本上都有一块备用,每个营部还都保有相当数量的储备。
战斗前,火石是必检的项目之一。
奥斯特利茨会战的前夜,拿破仑亲自提醒近卫军:“换一块新火石,明天会有大用场的。
另一项必检的项目是弹药。
一个硬纸包里装有大概150格令,约为10克的黑火药和一颗铅弹。
这是他们发明的一种纸壳弹,在我的理想国这本书里面也有提及。
在兵工厂制成后,以每箱1000包出场,配给部队。
连里的军官负责每天早晨检查士兵的弹药情况。
此时各国步兵的基本队形;当时火器的种种局限,使得这时的军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队形来提高滑膛枪的射击效果。
法兰西人革命初期,由于缺乏训练、纪律涣散的志愿兵为数众多。
防御时尚能形成传统的三列横队,进攻时则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队形作战。
指挥官们只好增加散兵线的规模,有时甚至整营的士兵都成了“散兵”。
同时期的欧洲大陆各国,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却还都保持着18世纪流行的线性横队。
这些国家没有改革,是因为法国的“散兵”战术,对他们的队形不能构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