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是专业机构组织的产品认证。
产品认证,是由第三方来证实某一产品或服务符合特定标准或其他技术规范的活动。在一些家用电器、儿童玩具等产品上或外包装上,常会发现有带图案的质量认证标志,这些标志究竟明示了什么呢?
9 月 12 日,湖南省技术监督局质量认证办公室负责人向记者非凡详细介绍了下面几种我国主要的产品质量认证标志。
“长城”标志,是我国对电工产品认证的专用标志。1992 年,国家技术监督局与 11 个部局联合发文,要求对 8 类电工产品实施安全认证。凡在我国境内销售的国内外电工产品,必须符合我国的安全标准,并粘贴该标志,否则,绝对不能在我国市场销售。
“方圆”标志。它分为合格认证标志和安全认证标志。“方圆”标志是我国国家认证机构确定的认证标志。对国家有强制安全性要求的产品,要是没有方圆安全认证标志,法律明确规定不得销售。
“pRc”标志。这是我国为电子元器件确定的专用认证标志。获得该认证标志的电子元器件,一旦出口到国外,均可无歧视地被接受。
总之,质量认证的主要目的在于全力保护消费者权益,使消费者使用商品时有安全保障和质量保障。另外,就是为了用心呵护我们的环境。将来在国际、国内流通的商品,在保护消费者的安全和保护环境方面,都必须通过认证并贴上认证标志。
六是相关单位的“监制”。
消费者买的一些食品、药品、防盗器具等商品的包装上,经常可见到某某单位“监制”的字样。
“监制”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监制对消费者承诺了什么呢?9 月 19 日、20日,记者非凡分别走访了技术监督、医药、卫生防疫、劳动等几个部门。
严格地说,“监制”就是监督制造,直接意义上是对产品质量及安全性能进行严格监督,间接意义上是对消费者的一种质量与安全上的坚定保证性承诺。
监制者应是专业技术部门,必须具备专业的技术手段,并参与产品的设计制造和质量检测。监制的产品一般只限于可能危害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
从 1984 年起,我国卫生、医药、公安、劳动、技术监督等部门相继开展了对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压力容器、防盗器具等产品的监制工作。
10 多年来,监制确实为促进产品质量提高,保护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近年监制乱了套。监制单位不单是技术部门了,一些行政管理部门、事业单位也纷纷加入到了这一行列;监制产品的范围也超过了原定的范围,连一包餐巾纸也有单位进行监制;加上我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都没有对监制作明确规范,产品一旦出现了质量和安全上的问题,监制单位并不会负法律上的连带责任。
这样,监制成了一些单位牟利的手段,也成了企业的一种沉重负担,更成了对消费者的一种可恶欺骗。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看到了监制中的问题,有关部门领导多次在会上要求各地整顿“监制”,但因牵涉到部门利益、地方利益,部门与部门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尚在相互观望,而未付诸行动。
因此,记者强烈呼吁:国家应加强宏观上的有力调控,各部门、各地方都要加强规范,对“监制”来一次全面的、彻底的清理整顿,对“监制”也进行严格监制!
七是行业组织的“排名”。
近期,中央电视台、《中国消费报》等新闻媒体,已陆续发布了冰箱、电视机、牙膏、中等 20 多种商品的排行榜。一些排行榜都是由行业协会和统计部门联合推出的,号称是以产量多少或市场占有量多少来排序。
最初出现排行榜时,消费者感觉它比广告具有更高的可信度,购物时常以此作参照。但排行榜多了,人们渐渐对排行榜产生了深深的怀疑。据一家权威部门最近的调查,已有 98.6%以上的消费者认为:排行榜榜上之名,都是用钱买的。同时,有关人士也开始对排行榜提出强烈非议。
10 月 9 日,中央电视台广告部负责人对女报特约记者说:排行榜排行范围没有覆盖全行业,而只是出了钱参加的企业,产量排序本身对消费者无实际意义,销量排序则又未注明调查时间段,加上行业协会的“权威”身份等等,这其中的躲躲闪闪、不明不白的成分可能误导消费者。
但此类广告手续齐全,媒体没有理由不发。中央电视台只好采取限制措施,即从 7 月 1 日起,此类广告 30 秒的出现产品不得超过 6 个,15 秒的出现产品不得超过 3 个。
针对最近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机排行榜,“长虹”榜上无名,长虹集团广告部负责人愤怒地指出:排行榜实际上是依钱排行,交钱就给上。“长虹”今年已参加了 4 个电视机的排行榜,花了几百万,而推掉的至少十几个。如果每个榜都参加,即便如“长虹”这样的大企业,肯定也会搞垮!
目前参加排行的企业无外乎出于两种心态:
一是行业协会的“准官方”地位,迫使企业不得不“愿意参加”;
二是一些企业品牌不响,便主动利用排行榜拓展市场,因为排行榜的投资回报率比自我宣传的广告高出数倍,且排行榜采取集团战术,其成本要低得多。
中国工业经济协会行业部负责人介绍,目前中国有一级协会 500 余家,下设的专业性、区域性协会不计其数。大家各自为政搞排行榜,必将扰乱行业秩序,损害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
行业协会搞排行榜,应采取新闻发布的形式,而不能以广告形式宣传,还不应向上榜品牌的企业收费。鉴于目前的排行榜是一种变相评奖,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制订相应政策对此进行规范。
近两个月的系列报道,非凡发现,这些评奖推荐活动虽然问题不少,但依然风风火火,其原因是其背后确实涉及多方利益与动机。
从商家角度:主要是为了提升自身品牌形象,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获得奖项或推荐,商家可以在宣传中“贴金”,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和信任,进而促进销售。
再者,在同质化严重的市场中,奖项和推荐可以成为商家产品差异化的重要手段。它帮助商家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形成独特的卖点。
从评奖推荐单位角度:通过举办此类活动可展示其在行业内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再者,商家为了获得奖项或推荐,可能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或满足特定的条件,这为评奖推荐单位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收益。
从消费者角度:在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消费者可以依评奖推荐快速做出选择,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但部分商家和评奖推荐单位可能利用信息不对称,夸大宣传或隐瞒真相,误导消费者。
当然,频繁的虚假评奖和推荐活动会损害消费者的信任,导致消费者对整个市场环境的质疑。长期来看,这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
总之,评奖推荐活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市场竞争和品牌提升,但也存在误导消费者的风险。因此,需要政府、评奖推荐单位、商家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加强监管、提升透明度、培养理性消费观念,以维护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另外,非凡特别提醒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或服务时,除了参考这些授牌或评选结果外,还应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预算以及产品或服务的实际表现进行综合考虑。
对这些评奖推荐,可以相信,但不可全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