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辽阳相继陷落后,辽东三杰之一的熊廷弼提出三方布置抗敌策略,明廷为挽回颓势,升任其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再次出任辽东担任经略,由王化贞为辽东巡抚。
公元1622年,努尔哈赤本着趁病要命的策略,趁着大明还没有从萨尔浒之战恢复过来的时机,也不给自己时间稳固占领的地盘,便又一次率领六万大军发起进攻。
越过明朝辽河第一道防线,直逼广宁城外围的西平堡。
王化贞为解西平堡之危,发动广宁全部兵力前往作战,却在平阳桥遭遇后金时,中军将领孙得功和参将鲍承先领头逃跑,导致明军大败。
并且孙得功逃回广宁后叛变,派兵夺取城门,封锁府库,并宣扬前方战事失败,应投降后金,还亲自会见努尔哈赤请其入城。
熊廷弼和王化贞被迫率残部撤退至山海关。
广宁重镇如此轻易地就被夺取,就连努尔哈赤自己都不敢轻信,甚至觉得有诈,经过多方确认之后才兴奋地接受了这个意外大喜。
从此次明军大将临阵叛敌,且底下将士也顺应投降就可看出,深耕于军队同时也是军队重要构成部分的他们,都对积重难返连军饷都难发足的明朝失去了信心。
收降众多伪军的努尔哈赤,此后顺利将势力范围推进到了辽西。
公元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从此沈阳成为后金统治中心,对明朝的军事压迫进一步扩大。
广宁失陷后,辽东三杰的第二杰孙承宗自请督师辽东,经营四年,使明朝在辽东的局势有所稳固。
但在1625年时孙承宗遭罢免。
因为此时的朝堂已经由魏忠贤把持。
由于此前东林党全面执政却将朝廷搞得一团糟,他们只顾结党营私,相互内斗,却不顾国家大局导致朝政混乱 。
天启帝则扶持了魏忠贤为自身权力的延伸,用宦官来打压东林党,以达到朝堂势力的平衡,使朝政能够顺利开展,同时假魏忠贤之手来获取财政补充军饷。
虽然宦官用好了确实能成为皇帝行使皇权的有力工具,但任何权力都是需要节制和纠错的。
由于天启帝热衷于木工活,对处理朝政缺乏兴趣和精力,放任了魏忠贤处理诸多重要决策。
但是对于军事魏忠贤终归没有亲身经历,拿捏不好利弊,只知道孙承宗与东林党人亲近,且不接受他魏忠贤的拉拢,还想趁机弹劾他。
于是魏忠贤借柳河之役,明军在孙承宗推荐的山海关总兵马世龙指挥下遭遇失败,死伤四百多人。
用舆论夸大损失,以此让天启帝同意了罢免孙承宗。
随后作为魏忠贤党羽的高第接任辽东经略,他结合国家财政困难,主张放弃关外,命锦州等地军民撤离。
1626年,努尔哈赤得知明朝更换辽东经略,且宁远已经成为孤城后,决定率六万大军进攻宁远。
而此时镇守宁远,且担任辽东巡抚的是辽东三杰最后一杰,袁崇焕。
袁崇焕得知敌军来攻,采取坚壁清野策略。
拆毁城外民房,将防守器具和军粮运入城内,抓捕奸细,并向山海关发檄文稳定军心。
同时,他命满桂守东门,左辅守西门,祖大寿守南门,朱梅守北门,还在城墙上架火炮。
抵达宁远后的努尔哈赤,企图复刻广宁守将不战而降那样的大便宜,遣人前去劝降,但遭到了袁崇焕的拒绝。
随后努尔哈赤发起强攻。
袁崇焕则率领将士利用枪炮、土石、火油阻挡,在强硬防御和火炮的轰击下,后金军伤亡惨重。
努尔哈赤也在此战失利不久后死亡,终年六十八岁。
一说是努尔哈赤被火炮重伤,不久后不治身亡。
而在《清史稿》中记载,努尔哈赤是染病而死。
同年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被拥戴继承汗位,改元天聪。
让视角重新再回到明朝一方。
与辽东外患并存的,是明朝更为严重的内患。
在土地兼并、天灾不断、士绅盘剥无度的影响下,大明内部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遍布全国。
最后灭亡大明,攻入大明京师的也正是这些农民起义军。
但要说祸害大明百姓最严重的,还是要数渗入到大明方方面面,从方方面面祸害大明的东林党。
把明末所有天灾加在一起造成的影响,都不及东林党造成的人祸之害。
东林二字起源于明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罢官回乡的顾宪成兴办的东林书院。
顾宪成和一批士大夫们标榜自己为儒家正统,站在道德制高点在讲学过程中对时政进行批评。
当时明朝政治腐败,万历皇帝长期怠政,朝廷在矿税、立储等问题上乱象丛生。
东林书院的这些议论吸引了很多有正义感的士人关注,但对东林书院最感兴趣的,还是基于东林党言论中有利益相关的江南士绅阶级。
东林书院有关经济方面的言论中,包含主张减轻江南地区的织造供应负担,降低商税征收避免商业被抑制,反对过度盘剥商人等。
这些都是与商业绑定深刻的士绅阶级利益直接相关的。
渐渐的,这些江南士绅们的子弟便加入到了东林书院中,在朝中为官的士绅子弟也以此为纽系结成了利益同盟的党派,明朝的政敌通常称他们为“东林党”。
这些出身富贵,家中多经营有商业、农业、矿产等产业的东林党人,之所以能迅速组成同盟,就是因为能够在朝堂中为家族寻求政治利益。
他们一方面强调道德正义,一方面借道德正义反对矿监税使的横征暴敛,强烈要求“官不与民争利”。
但是在实际中他们所主张的民却不是指劳苦大众,而是指他们这些东林党人的家眷和他们家眷名下经营的产业。
不仅坚决反对征收商业税,还极力维护官绅阶层在土地兼并中的利益。
反对朝廷以强硬手段清查地主阶级名下的土地以明确赋税,并且为官员争取更多的土地免税额度。
朝廷的每一道政令都是需要各级官员相互配合,相互监督贯彻执行的。
但这些利益同盟的东林党人遍布大明各级衙门,他们如若坚决抵制,就是皇帝一意孤行强行下达了政令也难以得到有效执行。
这就导致明朝的财政收入极不合理。
该征的征不动,不该征的劳苦百姓却往死里征。
于是在摆烂的万历皇帝死后,天启帝扶持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开始强势打击东林党人。
魏忠贤总督东厂,后又掌控锦衣卫等厂卫机构,利用这些大明双刃剑监视、审讯、罗织罪名开始迫害东林党人。
并扶持选择站队阉党,或者说站队皇帝的官员贯彻政令,大力征收工商税。
东林党多为江南士大夫利益代表,自然反对征收工商税,而魏忠贤不顾他们反对,坚持征收。
并且安排自己的亲信担任各级税务官员,对他们进行严格的监督。
如果这些官员没有完成征税任务,或者被发现有贪污受贿、中饱私囊等行为,也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前提是这种行为没有得到魏忠贤的许可。
另外也将罗织罪名用到了这些士绅、富商、地主、矿主等富产阶级身上。
只要能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完成魏忠贤给他们这些税务官制定的任务,什么严刑酷法都能用上。
传闻为了从富商身上压榨出钱财,魏忠贤的鹰犬会将富商放在锅里烤,说出一处藏钱的地窖,就撤去一把柴火,直到脚底板的肉烂熟了,那也就交代出所有藏钱的地窖了。
如此无所不用其极的魏忠贤,自然称不上什么好角色,但他掌权期间从未短缺过辽东的军饷。
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权力来自于皇帝,大明亡了,一切就都完了。
但富商和士绅们只要有钱,只要黑了良心,给谁效忠都不妨碍他们的富贵。
但从这一点来看,魏忠贤一介太监都比这些满嘴标榜“道德仁义”的文人看得通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