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跟Y达利那样的挂羊头买狗肉不一样,EA公司对于游戏公司的包装和宣传,侧重于游戏的制作团队、题材和卖点,不至于拿出一些太过于垃圾的游戏过度包装。
而当别的游戏公司也开始重视营销的时候,而EA公司早就开始搞渠道建设了。
EA公司将从游戏软件上赚到的利润,大部分都投入到全米的销售渠道的建设中。
在Y达利的渠道崩溃之后,EA公司开始建立一个全米覆盖最广的销售渠道。
这个渠道的专业性和稳定性,甚至要比当初的Y达利建立的游戏销售渠道更好一些。
他们不断将从内容上赚来的钱用于打造平台和渠道,使得EA公司逐渐拥有了遍及全米的销售网络。
其他普通游戏制作公司的发行能力,跟EA公司根本就不能相比。
所以,后来有不少的游戏工作室,不得不将自身卖身于EA公司,成为EA公司控股的游戏工作室了。
在利用资本和渠道优势,控股了越来越多的游戏制作团队之后;EA公司在内部也进行了残酷的淘汰和资源整合。
如果一些游戏工作室和子公司做不出能卖座的作品,那么即使这些游戏工作室和子公司过去有着辉煌的成绩,也会被裁员,严重者甚至会被关闭和合并。
虽然,由于使用了这种市侩的商业手段,导致了有不少游戏玩家愤愤不平,认为EA公司摧毁了不少声名显赫的游戏工作室,使得不少精品游戏失去了后续的机会。
但是,不管咋说,总体上来说,EA公司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期这段时间,算是发展势头不错的游戏公司了。
现在买下一个EA公司,就相当于未来买下来几十个中小型的游戏制作公司;至少相当于买下了后来米国中高端游戏制作团队的三分之一了。
从游戏研发的技术水平和热爱游戏的程度来说,北米的游戏制作团队,其实不比不少亚洲团队做的差。
其中有不少游戏制作人员,就是由玩家转型的开发人员,也正是如此,北米才容易出一些超级Ip了。
刘焱旗下的盘古平台,自然不会缺少北米的游戏制作团队了。
1984年,刘焱让章威廉出面,前往EA提出以5亿米元收购EA公司50%股权的动议,这个突如其来的提议,可是着实让霍金斯吃了一惊。
毕竟,现在的EA公司,仅仅是一家小公司,别说是估值10亿米元了,就是估值1亿米元都有点底气不足。
霍金斯陷入了沉思,在接受投资还是不接受投资之间,来来回回想了无数次。
在考虑了一天之后,霍金斯便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同意了章威廉的提议。
这个结果在刘焱的预料之中,霍金斯的一生很好玩,即便是把EA公司做到巅峰的时候,他也对其它的事务充满了好奇,并不认为自己该把一辈子都要绑在EA公司身上,这也是刘焱提出购买EA公司50%股权的原因,要是换成其它的游戏公司,对方不见得会答应。
而如果其它的游戏公司获得了5亿米元的投资后,势必就会成长为米国游戏行业新的巨头了。
而如果EA公司错过这次机会,绝对会失去问鼎北米游戏行业龙头老大的机会了。
正是考虑到这点,所以,霍金斯最终还是决定接受维创系递过来的橄榄枝了。
1989年4月30日,刘焱和霍金斯坐在一起,开始就未来的游戏发展方向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霍金斯很快就向刘焱汇报了自己的规划:
“如果5亿米元的资金能够很快打到EA公司的账上,我们未来的使用方向就是用于渠道扩张,我们EA公司计划成为米国最大最专业的游戏发行商。”
刘焱问道:
“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刘焱虽然对于发行很感兴趣,但是他更感兴趣的是内容。
霍金斯想了一会后说道:
“有的,我们准备收购更多的中小型游戏制作团队和工作室。
米国有不少游戏公司的开发人员实力相当不俗,这种初出茅庐的游戏团队,每年都会冒出不少;
我们打算选择一些出了成绩的制作团队进行下手,立即买下他们。
其中一部分团队未来肯定还会制作出更多卖座的游戏,即使有一些团队出现亏损,也不能掩盖整体回报率不俗的事实,现在进行投资,绝对是划算的。”
刘焱正色说道:
“收购小型制作公司和工作室的想法非常正确。
但是我想强调的是管理方面,EA公司的管理模式我已经看过了。
EA公司近年来做出了不少成绩,但是在管理方面,我认为存在一些缺失。”
霍金斯闻言立马就表示很有兴趣,说老实话,EA公司目前还很难谈得上公司管理,毕竟,现在EA公司的规模还小得很。
刘焱慢慢的说道:
“管理要因才制宜,游戏行业是比较特殊,即使EA利用资本优势收购小公司和工作室后,这些小公司和工作室从属于EA公司,也不能搞一言堂。
游戏这个东西比较吃天赋,必须让创作者拥有更多的自主权,而不是由管理者去告诉创作者,应该如何去做游戏。
如果资本过度干涉创作的话,有很多创意就会被扼杀了。
所以,我们可以容忍一部分游戏出现亏损,但是亏损必须有价值:
比如,玩家的口碑不错,或者新游戏确实有创新,能够给未来的游戏行业探路。
这些富有开创性的作品,如果亏损了,我们可以承担损失,但是,没必要强制要求制作团队,立马就去做一个赚钱的游戏来弥补损失。”
刘焱一条一条娓娓道来,他讲的这番话主要是想给未来的EA公司打打预防针。
在另一个时空,EA公司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才逐渐积累到足够的资本去收购其它小公司。
而随着收购的小公司和工作室越来越多之后,公司的管理层对于制作团队就越发缺乏尊重了,公司管理就变成了纯粹的行政管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