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舒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进入十二月后,秋天便早早结束了,天气一天比一天冷,汴河上西北风强劲,人们早早地穿上了冬衣,东京城的街头变得臃肿起来,连随处可见的牛车也挂上了厚厚的帘子,为车内乘客遮挡寒风。

在新首相产生后,大宋的朝廷局势似乎一下子平静了,张辰手中也暂时没有出现什么大案,都是一些御史台单独审理的小案子,一般三五日便可以结案。

这天下午,张辰正在官房内处理公务,外面忽然传来了咚咚的击鼓声,其实张辰几乎每日都听到击鼓声,早已习以为常,绝大部分是隔壁开封府的击鼓告状,不过今日这阵鼓声似乎有点近,不像是开封府传来,倒像是御史台的登闻鼓。

这时,茶童远哥儿一阵风似的跑了进来,急声道:“你们快看外面,好热闹!”

众人纷纷站起身,这时,张辰也听见了外面传来一阵阵呐喊声,他心中奇怪,便起身来到窗前,纪达等人也走了进来,向外面望去。

张辰的官房在三楼,可以看见御史台大门处的情形,外面的情形确实吓了众人一跳,只见外面街上乌压压的全是人头,不知来了多少人,台阶上是千余名太学生,他们举着一幅用血写成的巨大“冤”字,高呼口号,几名太学生正在奋力敲打登闻鼓,声势浩大。

张辰这是第一回领教太学生的威力,不过他也从台院同僚的口中听闻,上一回文人士子在东京城街头的大规模游行,还是在仁宗朝庆历四年。

彼时范仲淹推行新政,考虑到大宋中央只有国子监授学,且学生名额甚少,并只收七品以上官员子弟,于是始以东京锡庆院兴办新学,也便是如今的太学,从八品以下官员子弟和平民的优秀子弟中招收,并且膳食月钱皆由太学养俸,条件与待遇竟然超过了原来的国子监。

这么一来自然动摇了国子监生“天之骄子”的地位,在利益与政治种种复杂因素交错下,数百国子监生上街游行,抗议朝廷厚此薄彼。

不仅是国子监,这帮学生同时联动了京兆、河南、大名、应天其余四京中国子监出身的文人一起上街游行示威,逼得朝廷不得不改革太学,最终的解决方案便是让太学名义上隶属于国子监,并划分内舍与外舍,分别招收高官子弟与平民子弟,太学只负责内舍每月的钱米供应。

自此,范仲淹创设新学,倡导教育公平化的心愿终究成了幻影,而有了内外舍之分的太学与国子监其实已经没有多大区别了,这便是赤裸裸的社会现实。

这时,新任主簿赵度走进房门道:“张御史在吗?”

新任御史中丞王陶掌控御史台后,火速进行了大换血,换掉四名侍御史和九名监察御史,三院主簿也全部换人,赵度便接替了前任主簿朱沦的职务。

张辰审理陈景元遇刺案有功,也得到了嘉奖,他提请破格任命纪达为主事的申请得到了审官院的正式批准,纪达被任命为从九品主事,终于重新踏入了官场。

“赵主簿有什么事?”

“王中丞请张御史下去一趟,在一楼大门处。”

张辰点点头,便离开官房快步向一楼走去,只见一楼大门处站满了御史台的官员,为首之人便是新任御史中丞王陶。

今日外面忽然来了千余名太学生和上万看热闹的民众,自然也惊动了御史台的主官王陶,他一时间不知该怎么办?便将几名侍御史召集起来商议。

“王中丞不必担心,这应该是太学生前来鸣冤告状,或者是弹劾某个人,我觉得听听无妨!”

说话的是侍御史彭思永,他年约四十余岁,御史台中他的资格最老,在六名侍御史中排名第一,负责兴举百官,负责审问的张辰则排名第四。

王陶满脸忧虑地看了一眼外面,见外面太学生群情激昂,他摇头叹道:“我就怕大门一开,他们就汹涌而入。”

张辰笑道:“如果中丞担心这个,那卑职出去交涉,让他们派几个代表进来,中丞觉得如何?”

王陶想了想连连点头:“这个办法不错,那就有劳张御史了!”

张辰随即打开御史台大门,带着张龙和赵虎两人出去了,御史台的平台上已经站满了数百名太学生,他们十分激动,见终于有人出来,便上前喊道:“太学考试不公,无辜士子枉死,要求御史台主持正义!”

张辰也不废话,刷地拔出腰间剑,用剑指着众人冷冷道:“本官乃侍御史张辰是也,谁敢再上前一步,我就让他血溅当场!”

众人愕然,一下子安静了。这帮学生在京城养尊处优惯了,平日打交道的都是彬彬有礼的夫子同道,哪里见过这种一言不合便拔剑相对的文官?

但张辰要的就是这转瞬即逝的安静机会,他厉声喝道:“你们莫非要学河北路的乱民,要在东京造反吗?”

张辰是从战场上杀出的文臣,他身上自然有一种杀气腾腾的魄力,他手执长剑一步步向一群太学生逼去。

数百名太学生听说他竟然就是近日在京城声名鹊起的少年御史,不由纷纷后退,一名为首的太学生喊道:“张御史,我们不是造反,是来御史台告状。”

“御史台有御史台的规矩,你们擅闯御史台就是大罪,若想告状,就给我退回止步栏外再说话!”

止步栏位于台阶下面,和登闻鼓平行,一般击打登闻鼓后,就应该站在止步栏外等候,自然会有官员出来接状书。

这时,为首太学生回头大声道:“张御史说得对,我们不要被人抓住把柄,先退回去!”

千余名太学生听从他的指挥,纷纷向台阶下走去,退到了止步栏外,为首太学生喊道:“张御史,这下应该没有问题了吧!”

张辰点点头:“你们商议一下,派几个代表进御史台,王中丞会亲自接见你们。”

众人商议一下,走出来三人:“我们愿为代表!”

张辰又问为首太学生:“你叫什么名字?”

“学生郑经!”

张辰略微打量了一眼这位神色淡定的学生领袖,随后点点头道:“你们三人跟我来,其他太学生保持安静,不得闹事!”

他便带着三名太学生代表走进了御史台,王陶见张辰平息了学生闹事,心中颇为高兴,连忙命令安排房间。

不多时,王陶和六名侍御史以及三名太学生代表走进房内。

“请坐吧!”王陶很客气地请三人坐下。

三名太学生先自我介绍,他们分别叫做郑经、黄观、刘鉴,其中郑经是太学生领袖。

王陶点点头:“三位请说吧!为何要聚众击鼓?”

“我们是为太学舞弊案而来,希望朝廷能重审此案,还虞蕃一个清白!”

张辰心中略略有些复杂,原来是为虞蕃那桩案子。

虞蕃案的案情说简单倒也简单,起因是今年太学的改革。王安石变法自然需要选拔人才,故而开始对隶属于国子监的太学进行改革,制定了着名的“三舍法”,即是在太学原来的内舍外舍基础上,再增设一个上舍,又扩大了录取的人数,外舍两千人,内舍三百人,上舍一百人。

扩大录取规模本身是好事,但变法派终究脱离不了自身士大夫的习气,善于将人分为三六九等,这种潜意识自然也不可避免地投射进了太学这个象牙塔。

关于太学的新规定主要有三条,其一,官员子弟可以免考试直接入学,而平民子弟则需经考试合格入学;其二,外舍生每季度要考试一次,考试优秀的升入上一等;其三,新招收的一百名上舍生再分为三等,上等直接授与官职,中等免礼部试,直接参加殿试,下等免发解试。

从这三条规定已经不难看出,太学自此便从一个高雅的读书圣地,被污染成乌烟瘴气的晋身之地。因而新法颁布后,太学成了达官贵人子弟入仕的重要途径,而且竞争非常激烈,当然也有不少平民学生也不甘人后,削减了脑袋贿赂太学官员,以求获得好成绩,得以升入上一等。

一时间,“轻薄诸生矫饰言行,奔走于公卿之门若市矣”!太学的风气越变越差。

就在这个月初,平民百姓出身的太学生虞蕃击登闻鼓,举报学官考试不公,说太学的几名官员大肆收受贿赂,在每季度考试评等次的时候屡屡做手脚,如今在上舍的学生,“非以势得,即以利进”,而他虞蕃自己虽有真才实学,却因家境贫寒而数次被黜落。

紧接着,虞蕃还揭露了太学教学过程中的种种不规范的行为,将当今教育体制骂了个狗血淋头。

此事很快在东京城引发热议,但也有人说虞蕃是因为多次考试都不合格,未能晋升,所以上书举报太学官员。

天子赵顼收到汇报后自然不可能无动于衷,太学舞弊事关重大,于是下旨将此案交由开封府审理。

然而官官相护才是官场的现实,由于虞蕃在举报中,点名称自己的同学郑居中、章公弼二人,买通国子监直讲余化、王允,判国子监事沈季长等人,从而得以升补上舍,并称参知政事王安石的侄子,也就是弟弟王安国的儿子王方也曾走后门,这下可就捅了大篓子了。

此案涉及权倾朝野的王相公,权知开封府事许将自然是一阵头大,最终狠下心来选择了粗暴了事,不仅将那些被举报的人无罪释放,反倒把虞蕃抓了起来论罪,最终虞蕃经不住严刑拷打,在狱中用血写了个大大的“冤”字后,上吊自尽。

旁边侍御史孙良冷冷道:“为何虞蕃一定就是清白的?如果他真是挟心诬告呢?”

“胡说八道!”

太学生黄观拍桌子怒道:“虞蕃和我等在太学同窗三载,虽家境贫寒,却品学兼优,绝不是那种趋炎附势之徒!当今佞臣当道,肆意变革太学,致使贿赂舞弊成风,虞蕃不只是为自己发声,更是为我们这些贫寒士子发声,可你们官官相护,反而认定他有罪!世风日下,他除了以死抗争还能做什么?”

郑经连忙将黄观拉回来坐下,对王陶拱手道:“王中丞,我们情绪激动,失礼之处请见谅,但不知怎么能让御史台干预进来,重审此案?”

王陶乃是御史台主官,不能随意开口,于是便向张辰望去,只见张辰缓缓道:“首先我要告诉你们,这个案子开封府已经在审了,你们如果嫌进展迟缓,可以去开封府催促进度,却跑来御史台告状,你们是跑错地方了吧!”

“我们没有跑错地方,开封府我们已经去询问过,开封府执意认为虞蕃有罪,并且昨日已经结案了,我们不服,所以才要求由御史台来审理此案。”

张辰点了点头道:“如果是对开封府的审案判决不服,是可以向刑部或者御史台继续告状,既然你们击打了登闻鼓,而案中又涉及到太学生之死,属于比较重大的案情,御史台一般会接这个案子。

不过你们还需要做几件事,第一,这个案子对你们而言不属于告状,而应该是伸冤,所以你们要写伸冤书,而不是写状纸;第二,你们需要有两名五品以上官员担保;第三,你们不得以违法形式告状,比如说你们的聚众游行,这种情况下,我们肯定不会受理这个案子。”

三人对望一眼,郑经开口道:“我们可以散去,然后重新写伸冤书,但要五品以上官员担保,我们怎么找?”

张辰又道:“如果实在找不到官员担保,那么可以去皇城登闻院击鼓伸冤,如果那边肯受理此案,他们会把案子转来御史台或者其他省部,因为这个案子案情比较重大,曾被天子关注,如果你们运气不错的话,或许上面会要求三司会审。”

郑经大喜道:“那我们现在就去登闻院!”

王陶急道:“去登闻院你们三人就足够了,其他太学生立刻解散,不准再聚众示威!”

“学生明白了,多谢王中丞提醒,多谢张御史指点,我们告辞了!”

郑经倒也守信,他随即回去让太学生解散,各自回校,看热闹的万余名百姓见没什么意思,也纷纷散去了。

这时,王陶低声问张辰:“张御史觉得这个案子会重新再审吗?”

张辰沉吟一下道:“这件事涉及到王相公,只能看天子的态度了。”

亦舒读书推荐阅读:三国:曹魏有仙人华夏风雨情我可以兑换功德模板大人,得加钱扼元郭宁大明锦衣卫:我有一枚缉恶令大秦始皇帝能够听到我心声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九锡寒门:开局打猎养活小娇妻大周龙庭战略特勤组贞观清闲人我在宋朝造电机大明:我的皇孙太强了朕都亡国了,千古一帝系统才来?这位诗仙要退婚万朝穿越:开局李二穿刘禅强横废太子重生之我真没有想当皇上大宋第一奸臣这个衙门有点凶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香江1966,从九龙城寨开始崛起四方志保家卫国红楼烟云之七郎不见长安十国帝王大成公子大唐:圣太子,龙御天下重燃热血年代谍影:命令与征服汉武:普天之下,皆为汉土!穿越异世,带着妹妹打天下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大明,我的老丈人是卢象升穿越大汉,请叫我冠军侯他哥穿越成丐帝种出一个强宋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祖父遗机,逆时补憾】当赘婿被休,我带领全家荒年求生我真没想要当皇帝大唐太子太嚣张武英殿行捕司上辈子,下辈子皇帝宠臣?不,我一身反骨!摆烂十五年,我父皇会读心了寒门崛起
亦舒读书搜藏榜:朱由校:朕再也不做木匠皇帝统计大明开局灭楚:寡人十三子有大帝之姿崛起的家族岁在甲子,诸侯争霸我插黄巾旗三国:与曹操拜把子荡宋荣耀大中华蜀汉权臣媚娘,我是假太监,你还让我侍寝纯情小妞很霸道幼儿老师闯异界三国之吕布天下毒医风华,盛宠太子妃绥阳水浒:官家,求求你别怂了我在曹营当仓官明末:我有金手指,可横扫天下!开局老婆送上门,从卖肾宝开始发家致富国士无双:从皇后寝宫开始签到三国之周氏天子燕颂公主别这样,有人看着呢龙主三国晚明海枭最强武装:我在列强世界杀疯了召唤之极品太子爷三国之巅峰召唤秦昊全文完整版把后宫当成副本舌尖上的大唐穿越红楼:开局有点苟我,李家庶子,一拳轰趴李元霸大明:我朱祁钰不是代班皇帝!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历史放映厅从大秦开始大明锦衣卫:我有一枚缉恶令人在三国,横扫诸天天才神医宠妃琅琊榜史料本:筹谋十二年签到在红楼妃朕莫属大明:开局朱元璋逼我结拜朕真的不务正业大唐:我成了玩家眼中的bug革秦寒门崛起笔趣阁极品帝师大明成化:开局先干掉亲爹朱叫门三国之张氏天下
亦舒读书最新小说:皇帝年少,我从安南开始挽天倾太子的位置给养子?朕不忍了人在汉末,我堂兄是刘备现代魂耀古:宇轩传奇录当司马懿穿越北宋,误上梁山之后苟到最后,我成了一方雄主穿书:不当接盘侠,我要自由乱世风云之命运交错乱世村长,我能召唤历史名将盛唐!我这个瘸腿太子调教四方!大唐:小地主家的败家儿子梦回西晋娶女帝带着战神回明末赵匡胤演义穿越古代无理造反大齐之君上传奇大明狗腿子三国凭实力截胡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大夏镇远侯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哈哈大汉那些事儿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山贼之谋定三国明朝写作素材大全镇国世子爷三国第一公侯三国:开局娶了大乔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