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自己便采了些叶子晒干了,放在家里偶尔煮点水来喝。
这边,向南和萧逸铭很快就把皮蛋做完了,咸蛋也泡上了。如今,他们做这些已经很熟练了,做起来也就特别快。
家里经常做,时不时的就会做上一批。只有封老不知道,还以为向南只做了一批。第一批做的那些蛋并不多。还送了一些去酒楼里,他就以为家里能吃的不多了。
这才急吼吼的让福伯赶紧买蛋回来,继续做咸蛋和皮蛋。
实际上,向南一个星期左右就会做一批。徐氏和向西也是按她说的,一个星期做一批,只是她们做的量要小一些。如今,这批做好的蛋全部放在萧家的地窖里了。
家里如今的咸蛋和皮蛋还是够吃的,还能给酒楼里供点货。这不,今天还给了十几坛阿根带回去了。怕封老听到生气,他们便在菜地的时候跟阿根说了,让他别声张。
家里做了多少咸蛋和皮蛋,别人都不知道具体的数量。只有向南知道,这也是向南故意这样做的,就是方便她把在空间腌制的蛋拿出来。
外面腌制的咸蛋和皮蛋要一个月才能吃。空间腌制的蛋只需要一个星期便能吃了。这就大大方便了酒楼里的供货问题。
萧逸铭问向南道:“南南你不是说这个皮蛋还能煮粥吃吗?什么时候也煮点让我们尝尝!”
“明天早上煮!”
“好,我现在比较好奇用皮蛋煮出来的粥是何种味道?”
“我觉得是美味,至于你能不能吃得惯,我就不敢保证了。”
“你觉得是美味的东西,那肯定好啊!”
“别贫了,我们去河边把地笼给收回来吧!”
“好啊!也不知道今天能不能捕到鱼!自从干旱以来,我们都有几个月没有吃过鱼了。”
“那我们现在去看看吧!”
“我拿个桶。”
“我带上背篓吧,一会把那里的野菜带些回来。”
“好!我来背吧!”
于是,萧逸铭背着个背篓,提一个木桶,两人便往他们家开出来的沙洲去了。
这要说起地笼来,还得从前些天萧家开完荒地说起。那天,地开出来后,萧逸铭带着向南去看沙地。这一片地,向南早就来过,两人在地里转了一圈,便来到河边坐着休息。
萧逸铭便对向南道:“以前,每次涨水的时候,福伯便会来这里抓鱼。春秋季的时候,爷爷和师父也经常来这里钓鱼。每次涨水过后,鱼就特别多。可福伯做出来的鱼不好吃,大家都不喜欢吃。师父馋鱼的时候,便会来这里钓了就地烤着吃。”
其实,向南来了不久后,便把这周围转了个遍。这条河和这个三角洲自然也入了她的眼。只不过,因为干旱的原因,她来过一次,没有看到鱼。便没有再来了。
这天,两人坐在地头聊天的时候,向南发现这江边有很多的小鱼和小龙虾,就连这小河沟里都有。小河沟目前的水位很低,只有半米左右的水深。一眼便能看到底下的小鱼和小龙虾,还有不少的螺蛳。
一看到小龙虾,向南便有点兴奋了。她没想到,这个时代就有小龙虾了。当然,河里的螺蛳也不能放过。
当天,她便跟萧逸铭拿着家里的竹爬篓,来捞了很多螺蛳回去。向南打算做炒螺吃,就得先养着吐水了。这个要养一个星期左右,螺蛳肚子里的泥沙才能吐干净。
当天,向南把捡回来的一些大螺蛳煮熟,她把肉挑出来。做成了爆炒螺肉。因为做的麻辣味的,一家人都特别喜欢吃!封老直接把向南做的麻辣螺肉当成零食吃。
捞了螺蛳回来的第二天,向南便让福伯买了些织鱼网的绳子回来。她教福伯织地笼。最初,是她和福伯在织。萧逸铭在一旁学会后,也加入了织地笼的行列。
封老听说是用来捕鱼的工具,也拉着萧老加入了织地笼的行列。向南还织了几个小网兜。福伯觉得这个小网兜好用,他自己一有空就拿着向南织的小网兜去河里捞螺蛳。
于是,那几天中午太阳大的时候,一家人便坐在门口的树荫底下织地笼。吃完晚饭后,一家人点着柴火在院子里织地笼。
向东也来家里学了一天,学会后,回向家也组织家里人一起织起了地笼。
直到前天晚上,向南带着萧家人花了几天的时间,共织了三十多个地笼。
今天早上,福伯便来把所有地笼下到了河里。听福伯回来说,向东今天也去江边下地笼了。不过,他去的地方,不在萧家这片区域,而是在另一边的长江边上。
向南一直惦记着这些地笼,她关注的不是鱼,而是小龙虾。不过,长江里的鱼虾都好吃,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她都能做成美味!
这会,跟着萧逸铭身后,两人一起往沙洲走去。
本来,从岸边到沙洲有七八米宽的河沟。开荒的时候,福伯便让人填了一条路出来。底下的路基用的山上的石头,上面填的土,路做得特别平整。这条路的宽度够一辆马车进出。
这样,他们到沙洲上就不用坐船了。直接从这条小路便能到。
两人很快就到了福伯下地笼的地方。一路上,他们寻着地笼的红布标,找到最远的那一个地笼。从最远的地方开始往回取地笼。
第一个地笼取出水面的时候,里面倒是没有什么大的收获,只看到底下有几条很小的鱼。秉持着再小也是肉的心理,萧逸铭把这几条小鱼也给取了出来。
然而,当向南看到这几条鱼时,却是惊讶极了!“天啊!萧逸铭我们这运气也太好了!这可是银鱼啊!这鱼可好吃了!”
“这么小的鱼能好吃吗?我们这里很多这个鱼。大家都嫌小 ,没人吃。”
“可真是暴殄天物!这可是好东西呢!一会得单独放起来。”
向南说着,便从一旁的河岸边摘了几片大树叶子垫到背篓的底部,把这些银鱼给放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