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舒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看着丹陛下乌泱泱地跪满一地的朝官,嘉靖帝既惊且怒,却又无可奈何。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此后的朝代均以儒术治国,儒家学说的条条框框不仅制约着官员百姓,同样也制约着国君,如此便渐渐形成了君王与文官相互制衡的局面,特别是到了明朝,文官政治更是达到了一个高峰。

纵观整个明朝,除了朱元璋和朱棣这两位极强势的君主,还真没有哪个皇帝能做到乾纲独断,而嘉靖初年更是文官集团实力最强的一段时期。试问就连嘉靖帝本身都是文官集团力捧上位的,文官集团的实力能不强吗?

所以别说部院官员的一把手了,就连一名七品县令都轮不到嘉靖帝来决定,必须得通过内阁,通过吏部的审核才行。当然,如果内阁和吏部提名的官员,皇上不点头也不行,这就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

嘉靖帝此刻正满心愧疚,准备补偿徐晋,所以即便见到这么多朝官站出来反对,但他依旧不打算退缩,目光冷冷地扫过张璁、桂萼等新贵派,意思很明显,就是让张璁等人站出来支持他。

桂萼目光躲闪,不敢与嘉靖帝相触,而张璁则干脆低下头作入定状,这两位虽然都是政治投机者,但并不代表他们不爱惜羽毛,徐晋的年龄是硬伤,确实并不适合担任户部一把手,眼下有一大半朝官反对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张璁和桂萼两人自然不会傻到这个时候站出来,跟绝大部份朝官喝反调,如此不仅没落得好处,甚至会被扣上谄媚君上的帽子。

嘉靖帝见到张璁和桂萼竟然没有站出来声援自己,不由大为失望,眼底怒意隐现。

徐晋这个时候自然不能再保持沉默了,连忙道:“皇上,臣才疏学浅,资历不足,确实不宜担任户部尚书一职,还请皇上另选贤能吧。”

朱厚熜本就是个极聪明的人,只是一时头脑发热才做出让徐晋担任户部尚书的决定,此时渐渐冷静下来,也明白以徐晋目前的年纪和资历,确实难以让百官信服,于是便顺坡下驴道:“徐卿过谦了,试问我大明朝有几人年仅十八,便连中五元探花及第的。如果连徐卿都算才疏学浅,那下面的朝官有几位不才疏学浅?”

徐晋不由无语,你小子发泄不满一时爽,这不是给哥拉仇恨吗?

果然,朱厚熜的话音刚下,下面的官员便骚动了,一些年轻官员更是不服气地朝徐晋瞪来,要不是在朝会上,估计这时已经围上来“群殴”徐晋了。

此时,只听嘉靖帝又续道:“不过,既然徐卿不愿担任户部尚书,那朕也不强人所难,嗯,徐卿不妨推荐一名合适的人选吧。”

此言一出,一众官员的目光顿时齐刷刷地望来,特别是南京户部尚书汪俊,这货眼睛瞪得老大,就差额头上凿上“选我”两个大字。

徐晋平静地道:“考察百官乃吏部之职,谁更适合担任户部尚书,皇上理应该先问询吏部才对。”

一众闻言朝官均松了口气,吏部尚书杨旦也不由瞧徐晋顺眼了许多,暗忖,此子知进退识大体,领兵打仗更是一把好手,要是议礼时不奉迎皇上,倒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朱厚熜见徐晋不肯推荐人选,只好把目光望向吏部尚书杨旦,淡道:“杨大人以为谁来担任户部尚书合适?”

杨旦持笏出列道:“启禀皇上,臣以为户部左侍郎秦金稳重老练,兢兢业业,吏部考核年年评优,可暂代户部尚书职。”

南京户部尚书汪俊本以为杨旦会推荐自己的,闻言不由大失所望。

“臣附议!”向来活跃的礼部尚书毛澄马上出列表示赞同。

“臣附议!”

“臣附议!”

翰林学士石珤、工部左侍郎石玠、御史吉棠、都察院左都御史金献民等相继出列表示赞同。

嘉靖帝点了点头,目光望向杨廷和,客气地道:“先生以为如何?”

石珤和毛澄乃杨廷和的左臂右膀,像户部尚书这种重要的人选,没经过杨廷和同意,石毛两人是不可能公开表态的,所以不用问,让秦金接任户部尚书,肯定是杨廷和的意思。

果然,杨廷和出列道:“启禀皇上,臣也以为秦侍郎暂代户部尚书最合适。”

杨阁老这一发话,南京户部尚书汪俊彻底没戏了,脸黑如锅底。

朱厚熜点了点头,又询问次辅费宏的意思,后者本就是心胸广阔的温和派,并无意与杨廷和争什么,再加上户部左侍郎秦金确也是个合适的人选,于是便表示同意。

好吧,两名随驾内阁大学士均通过了,还有这么多重量级的官员支持,于是朱厚熜只好道:“那便由秦侍郎暂代户部尚书一职,徐晋接替秦金担任户部左侍郎。”

朱厚熜这前半句没问题,但后半句一出,顿时又全场炸锅了。户部左侍郎乃仅次于户部尚书的二把手,秩正三品,而徐晋目前只是户部郎中,秩正五品,从正五品到正三品,等于连升四级,简直比坐火箭还快,朝官哪里肯同意。

翰林学士石珤立即又像蹿天猴般跳了出来,大声道:“臣反对,徐晋功劳再大,哪有连升四品之理,朝廷命官岂能由皇上私相授受的!”

礼部尚书毛澄大步行出来,胡子直哆索着道:“皇上宠信徐晋,但也不能罔顾朝廷法度,连升四品,闻所未闻,难以服众。”

“对啊,臣等不服!”

“请皇上收回成命!”

顷刻间,丹陛下便又跪倒了大片朝官,一些泪腺发达的家伙甚至捶胸大哭,好像皇上如果给徐晋连升四品,大明从此将要国将不国似的。

朱厚熜气得一拍御座的扶手站了起来,怒气匆匆骂地道:“朕要让徐晋暂代户部尚书你们反对,拿徐晋的年龄资历来说事。朕现在让徐晋担任户部左侍郎,你们还反对,还诋毁朕罔顾朝廷法度。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嘉靖帝这一发怒,瞬时全场寂然,那些捶胸顿足大哭的家伙均吓得闭上了嘴。

朱厚熜这几年虽然成熟了很多,但终究还是个十七岁的少年,脾气上头了,就像脱了缰的野马,一把将头上戴的帘冠摘了下来扔在御座上。

一众太监均吓坏了,毕公公尖叫声:“哎哟,我的个小祖宗啊!”说着飞扑上去捧起那顶帘冠,便要给朱厚熜戴上。

朱厚熜不耐烦地把毕公公推开,气咻咻地指着丹陛下一众官员怒斥道:“朕说了什么都不算,到底朕是皇帝,还是你们是皇帝,这劳什么子皇冠谁爱戴谁戴去吧。”

百官吓得齐刷刷地跪倒在地大呼:“臣不敢,臣惶恐!”

“你们惶恐个……”朱厚熜生生把那个“屁”字憋了回去,怒容满脸地续道:“徐卿奉旨清丈直浙两地的田地,成果斐然,让我大明的赋田增加了近二十万顷;又荡平了侵犯我大明万里海疆的贼倭;兵出南洋为满喇加复国,扬我大明国威;而且为国库弄回千万两银子。如此林总林总,功劳不胜枚举。尔等之中要是有人也立下如此巨功,朕别说加官四品,就算五品又如何?”

正当一众官员被嘉靖帝一通连珠炮般的训斥骂懵时,张璁嗖的站了出来,朗声道:“臣以为皇上言之有理,徐子谦无论是才学,还是所立的功劳,均足以胜任户部侍郎一职。”

不得不说,张璁确是个极会把握时机的政治投机者,之前嘉靖帝要任命徐晋为户部尚书他不支持,因为他明白那不可能,宁愿冒着惹嘉靖帝不快的危险也不愿出头。

但是现在嘉靖帝要任命徐晋为户部侍郎,而且不惜扔掉皇冠发大火,可见圣意真的非常坚决,再加上群臣的气势又被嘉靖帝所慑,于是张璁立即便挺身而出,第一个力挺嘉靖帝。

果然,张璁这份“英勇”的举动,瞬时大获嘉靖帝的好感,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桂萼见状也不落后,急忙也站出来道:“臣附议,徐大人赫赫之功有目共睹,无论是推广种植红薯,还是清仗土地,均是成绩斐然,完全胜任户部侍郎一职。”

“皇上,臣亦认为徐大人适合担任户部侍郎。”浙江巡抚席书这时也站了出来,这位可是一省巡抚,妥妥的封疆大史,乃重量级人物。

很快,又陆陆续续行出一批官员表示支持徐晋担任户部侍郎,不过绝大部份都是新贵派。

此时,兵科给事中夏言也出列道:“皇上,去年臣奉旨担任钦差副使,与徐大人一道南下巡按直浙清丈土地,对于徐晋大人的能力和所立下的功劳,臣最清楚不过了。依臣之见,徐大人无论是能力,还是功劳,均足以胜任户部侍郎一职。”

朱厚熜闻言不禁大喜,点头笑道:“好,朕亦以为然也。”

夏言为人正直不惧权贵,在朝中的风评向来一好,他这一发言,一些持反对意见的朝官都露出深思之色。

杨廷和不禁皱起了眉头,他的本意是让徐晋担任正四品的通政司右通政,正三品的户部侍郎完全超出了他的底线,这是他所不能接受,于是朝吏部尚书杨旦打了个眼色。

杨旦马上会意,振振有词地道:“皇上,姑且不论徐子谦的能力足不足以胜任,就他立下的功劳而言,连升四品有些过了,难以服众。更何况皇上已经加封了侯爵,就连徐子谦家中三位女眷均封了诰命。皇恩浩荡如斯,足以羡煞旁人。若再连升四品,如何让百官信服,请皇上三思!”

杨旦这番话说得有理有据,再加上眼红病是人的天性,所以杨旦话音刚下,立即便有数十名朝官呼啦地跪倒,齐声道:“请皇上三思!”

正所谓认认真真走形式,表面功夫还要做的,徐晋这时也跪下推辞道:“皇上,杨大人言之有理,臣所承皇恩已浩荡于斯,甚是惶恐不安,还请皇上收回成命。”

朱厚熜本来就心里有愧,有意补偿徐晋辞去的直浙总督,刚才任命徐晋为户部尚书不成,此时若连户部侍郎也不成,那他皇帝的脸子还往哪搁?所以板着脸道:“徐卿,朕任命你为户部侍郎,并不全是因为表彰你的功劳,最主要是看中徐卿的才能。朕任人唯贤,何错之有!”

“皇上圣明。臣以为以徐子谦之才,担任侍部侍郎一职,实乃我大明之福也。正所谓: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拣拔人才自当不拘一格,没必要太过拘泥死板。”

这时一名身穿绯袍,头戴七根梁冠的官员从群臣中行了出来,振振有词地道。徐晋举目一眼,不由微愕,原来此人竟是南京兵部尚书王守仁。

杨旦深深地皱起了眉头,王守仁身为南京兵部尚书,而且个人的声望极高,这时站出来支持徐晋,大大不妙啊。

朱厚熜却是大喜过望,继浙江巡抚席书后,王守仁是第二位表态支持的重量级大臣,而且分量和影响更重。

果然,王守仁这一表态,立即有不少朝官也出列表示支持,其中便包括两名尚书和三名侍郎,甚至刚才反对的官员中也有部份人转变了态度,这就是老王的影响力。

“皇上,臣也认为徐子谦足以胜任户侍郎一职。”这次站出来表态的竟然是南京户部尚书汪俊。

杨廷和、毛澄、石珤等人尽皆变色,石珤更是气得发抖,差点便破口大骂汪俊是首鼠两端的骑墙派,不过被杨廷和用眼神制止了。

汪俊得意地瞥了一眼杨廷和,心中产生报复的快感,刚才杨廷和等人不支持他担任户部尚书,他便心生不愤了,于是这时便果断倒戈相向,讨好嘉靖帝的同时,也向大红人徐晋示好。

朱厚熜那小子自是大乐,加上汪俊,南京六部便有四名尚书表态支持自己了,这份量足以,于是目光最后望向杨廷和,客气地道:“先生以为如何?”

杨廷和暗叹了口气,一股无力之感油然而生,悲哀地发觉,自己不仅对嘉靖帝的影响力在减弱,就连对百官的掌控也太不如前了,如果是前两年,断然不会出现眼前这种局面。

当然,这也有徐晋的部分原因,此子成长的速度太惊人了,才短短三年时间便从一名新科进士,成为了名举足轻重的政坛新星,在军政两界的影响均不容忽视,从现在那么人支持他就可见一斑。

又念及自己这些年为了大明基业扑心扑命,却不被嘉靖帝理解,还因为在议礼上的分歧而被嘉靖连番降旨斥,杨廷和一时间竟是有点心灰意冷了,淡然道:“皇上圣心裁决即可,臣没意见。”

杨廷生此言一出,毛澄等人均感沮丧,挫败感油然而生。在场的官员则是神色各异,今日朝会之后,杨阁老的影响力怕是要进一步下降了。

由于费宏是徐晋的恩师,理应避嫌,所以朱厚熜没有再征求费阁老的意见,当即宣布廷推获得通过,由秦金暂代户部尚书,而徐晋则接替秦金担任户部左侍郎。

于是乎,徐晋便从户部郎中摇身一变,变成了户部的二把手,三年时间便从从六品的翰林修撰升到正三品的侍郎,这速度只能用坐火箭来形容。当然,这三年徐晋立下的功劳也是让人咋舌的,年纪虽轻,但却完全对不得起这份皇恩。

亦舒读书推荐阅读:三国:曹魏有仙人华夏风雨情我可以兑换功德模板大人,得加钱大明锦衣卫:我有一枚缉恶令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寒门:开局打猎养活小娇妻大周龙庭战略特勤组贞观清闲人我在宋朝造电机大明:我的皇孙太强了这位诗仙要退婚万朝穿越:开局李二穿刘禅强横废太子重生之我真没有想当皇上大宋第一奸臣这个衙门有点凶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香江1966,从九龙城寨开始崛起四方志保家卫国红楼烟云之七郎不见长安大成公子大唐:圣太子,龙御天下重燃热血年代谍影:命令与征服汉武:普天之下,皆为汉土!穿越异世,带着妹妹打天下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大明,我的老丈人是卢象升穿越大汉,请叫我冠军侯他哥穿越成丐帝种出一个强宋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我真没想要当皇帝大唐太子太嚣张武英殿行捕司皇帝宠臣?不,我一身反骨!摆烂十五年,我父皇会读心了寒门崛起大明之最强皇孙厨神:从烧尾宴开始谋动三国少爷真厉害造反,还不是你们逼的红楼风起综武:之大秦仙朝有个妹妹叫貂蝉
亦舒读书搜藏榜:朱由校:朕再也不做木匠皇帝统计大明开局灭楚:寡人十三子有大帝之姿崛起的家族岁在甲子,诸侯争霸我插黄巾旗三国:与曹操拜把子荡宋荣耀大中华蜀汉权臣媚娘,我是假太监,你还让我侍寝纯情小妞很霸道幼儿老师闯异界三国之吕布天下毒医风华,盛宠太子妃绥阳水浒:官家,求求你别怂了我在曹营当仓官明末:我有金手指,可横扫天下!开局老婆送上门,从卖肾宝开始发家致富国士无双:从皇后寝宫开始签到三国之周氏天子燕颂公主别这样,有人看着呢龙主三国晚明海枭最强武装:我在列强世界杀疯了召唤之极品太子爷三国之巅峰召唤秦昊全文完整版把后宫当成副本舌尖上的大唐穿越红楼:开局有点苟我,李家庶子,一拳轰趴李元霸大明:我朱祁钰不是代班皇帝!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历史放映厅从大秦开始大明锦衣卫:我有一枚缉恶令人在三国,横扫诸天天才神医宠妃琅琊榜史料本:筹谋十二年签到在红楼妃朕莫属大明:开局朱元璋逼我结拜朕真的不务正业大唐:我成了玩家眼中的bug革秦寒门崛起笔趣阁极品帝师大明成化:开局先干掉亲爹朱叫门三国之张氏天下
亦舒读书最新小说: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手握百万铁骑,你说朕是反贼?开局救下刘邦,竟成为历史权臣?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什么?我一个科研人员成皇子了?穿越亮剑之抗日签到系统三国,我曹贼,爱江山更爱美人!明末之我若为王全族被贬,北荒粮满仓昏君啃树皮学名张好古明朝小匠:穿越江湖的逆袭之路大秦:天幕直播我争夺天下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红颜劫:乱世情殇逍遥悍匪:开局一箱手榴弹家父吕奉先我登顶成龙后,女将军跪求原谅大晋霸主明末风云:乱世殇歌靠读懂人心立足穿越乱世之枭雄崛起华夏最强主播:从主播到全球帝王大明:我朱雄英不当孝子贤孙天幕通古代:开局让老祖宗们震怒从司农官开始变强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正德皇帝朱厚照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秦末苍穹之变十三皇子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从落魄书生到一品富商古镯通时空,假千金娇养江阳王赢翻了醒来成了桓侯张翼德弑兄杀父,我登上大位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爷的了?大明:老朱假死后,我登基哄堂大孝亮剑:特战小组恭喜发财关于南朝贵公子是我冒充的这回事大唐:不让我种地,就把你种地里三国:开局系统就跑路掌握天幕,行走万朝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