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舒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翌日,兴王府举行了一场隆重的祭祀活动,先是祭告天地,然后是祖陵和家庙,竟然搞了两天才搞完。徐晋这才发觉,自己之前考中后回村祭祖的仪式跟这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四月初九是黄道吉日,一切准备妥当的迎君使团,终于接了新君启程回京。为了加快速度赶回京城登基,朱厚熜只带了一批近侍和原王府的士卫,而兴王妃蒋氏,还有永福永淳等王府内眷则暂不动身,待朱厚熜在京安顿好,这才再次派人来迎接。

回京又是一路急赶急行,幸好天公还算作美,数千人的队伍走了十六天,终于抵达了京城西郊二十里处的良乡行宫。按照礼部的安排,今天新君将会在行宫中暂住一晚,明天一早再进城,然后再择日举行登基仪式。

下午时份,刚安顿下来的徐晋,脱掉了沾满烂泥的靴子,正准备小憩一会,便见小奴儿朱厚熜怒气匆匆地跑了进来,一屁股就坐在旁边的椅子上,继而狠狠一拳砸在茶几上。这时,伴读太监黄锦,还有小跟班陆炳闪闪缩缩地行进来,小心翼翼的,连大气都不敢出。

徐晋正不明所以之际,一名六十许岁的老者喘着气跨进了门槛,此人正是兴王府的长史袁宗皋,字仲德,弘治三年的进士,极受生前的兴朱佑元器重,也教授过世子朱厚熜的学问,这次随同进京自是担任辅助的角色。

袁宗皋先向徐晋点了点头,然后走到黑着脸的朱厚熜面前,低声劝道:“王爷息怒!”

朱厚熜怒道:“岂有此理,他们竟然让我以太子身份登基,简直欺人太甚,本王焉能不怒。”

袁宗皋苦心婆心地道:“王爷若没同意礼部给出的章程,大家可以坐下商量,没必要大发脾气的。”

徐晋皱了皱剑眉,问道:“袁大人,这到底怎么回事?”

袁宗皋深知自己的话在朱厚熜心中的份量远不及徐晋,于是便苦笑着解释了一遍。

原来,就在刚才礼部尚书毛澄把明日进城的礼仪章程给朱厚熜看了,竟是让朱厚熜由东安门入,然后在文华殿小住,再择日举行登基仪式。

文华殿是什么所在?那可是平日太子听政的地方。而且礼部给出的登基仪式也是按照太子继位的章程举行,换而言之,就是要朱厚熜以太子的身份来继承皇位。

徐晋听完袁宗皋的叙述,剑眉不禁皱了起来,这确实过份了,要知道小奴儿朱厚熜和正德朱厚照是堂兄弟的关系,现在礼部要求朱厚熜以太子的身份继承皇位,那岂不是让朱厚熜给堂哥当儿子!!

朱厚熜听袁宗皋叙述完,怒气难平地道:“皇兄遗诏只是让我继承皇位,可不是给他当儿子的,徐晋,你说这是不是欺人太甚了?”

徐晋正想开口,便见一群人大步从外面行了进来,次辅梁储、礼部尚书毛澄、定国公徐光祚、寿守侯张鹤龄、驸马都尉崔元、太监谷大用,六名迎君使一个都不落下,而且还多了一张生面孔。

此人约莫六十岁许,黑发长须,相貌堂堂,而且走在最前面,一看就是“带头大哥”。

徐晋不禁心中一动,如今朝堂之上有如此威势,而且地位比次辅梁储还高的,恐怕就只有内阁首辅杨廷和了。

果然,此人行进屋里,一撩长衫的下摆便跪倒在地,大声道:“臣杨廷和拜见兴王爷!”

杨廷和身后众人也跟着拜倒,徐晋连忙闪到一边去,受不起啊!

朱厚熜刚才还气得砸桌子,此时见到杨廷和顿时气势一弱,连那张漂亮的脸蛋都有点发白了,他毕竟只是个十三岁的少年罢了,面对一群来势汹汹的朝堂大佬,不怵就奇了,目光求助地望看徐晋。

徐晋目光鼓励,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朱厚熜不由想起之前两人在兴王府夜谈时的话,于是自我安慰道:“徐晋讲得不错,我是皇帝,该怕的是别人才对!”

朱厚熜强自镇定下来,摆了摆手,淡道:“诸位爱卿平身!”

杨廷和站起来,目光凌厉地扫了徐晋一眼,礼部尚书更是皱起眉头,阴沉着脸瞪过来。在场的都是老狐狸,自然都看到了朱厚熜的小动作,而且朱厚熜发怒后哪也不去,偏偏跑来徐晋这里,显然是把徐晋当成“靠山”了,但这座靠山怎么看也不靠谱。寿宁侯张鹤龄甚至露出不屑之色,一个小小的新科会元,顶个屁用!

杨廷和朗声道:“臣恳请王爷按照礼部议定的章程,明日由东安门进城,然后在文华殿小住,择日登基!”

朱厚熜弱弱地道:“皇兄遗诏只是让本王继承皇位,并未让我当皇子,登基礼义有误,杨卿理应让礼部再议一个章程!”

杨廷和振振有词地道:“王爷要继承的是先皇之位,自然要以太子的礼节举行登基仪式,更何况一应都安排好了,临时更改章程大大不吉!”

“请王爷按照礼部具议入城登基!”杨廷和话音刚下,除了太监谷大用,其他人均齐声附和。

眼前这些都是朝中重臣,朱厚熜顿觉压力扑面而来,小脸不由再白了几分,额头都渗出了细汗,惶惶不安地坐在那,一副不知所措的模样。

徐晋见状不禁暗怒,真是一帮迂腐的文官,为什么不能变通一下,非逼着堂弟认堂哥为父,忍不住插嘴道:“杨阁老此言差矣,兴王爷继承的是大明皇统,并不是继续先帝之位,更何况兴王爷与先帝同辈,若以太子之礼登基,有悖人伦,于礼不合!”

“放肆!”

“闭嘴!”

徐晋刚说完,寿宁侯张鹤龄和礼部尚书毛澄便厉声喝斥,后者甚至霍地飙前几步,喝道:“君为臣纲,君臣是大礼,父子兄弟是小礼,小礼从大礼,兴王爷继承先帝之位,以太子之礼登基有何不可?你一人小小的贡士安敢在此胡言挑唆,莫不成想效法那佞臣江彬!”

饶是徐晋养气功气了得,此时也不禁沉下脸,总算第一次见识到这些文官的毒舌和腹黑了,只要别人有不同意见,立即就像疯狗一样攀咬,还上纲上线地扣帽子,他玛的!

寿宁侯张鹤龄、附马都尉崔元脸带戏谑地看着,这位果然还是太年轻了,这种大事几时轮到他这种级别的小虾米出言,简直不知天高地厚。定国公徐光祚是个七十好几的老头子,站在那装聋扮哑,一副与世无争的模样。

“徐子谦,还不速速退下!”梁储沉声道,表面是喝斥,实际却是一种回护,梁阁老显然担心徐晋年轻不知天高地厚,继续和礼部尚书毛澄顶嘴。

由于之前听同族子侄梁宽提到过徐晋“古道热肠”的事,所以梁储对徐晋还是蛮有好感,之前会试力挺徐晋为会元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徐晋心中虽然愤怒,但也不会傻到继续以卵击石,以他的目前的身份,在毛澄面前根本占不到便宜,所以拱了拱手退后开去。

杨廷和不悦地睨了徐晋一眼,转身对朱厚熜道:“臣恳请王爷按礼部具议行登基之礼!”

朱厚熜本来已经六神无主了,见到连唯一帮自己说话的徐晋都被毛澄骂退了,慌乱之下不禁哇的大哭起来,大声嚷道:“你们都欺我年幼,这皇帝我不当了,谁要当谁去吧!”说趴在茶几上嗷嗷大哭!

朱厚熜使出这招小孩子撒赖,杨廷和等人顿时都傻了眼!

亦舒读书推荐阅读:三国:曹魏有仙人华夏风雨情我可以兑换功德模板大人,得加钱大明锦衣卫:我有一枚缉恶令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寒门:开局打猎养活小娇妻大周龙庭战略特勤组贞观清闲人我在宋朝造电机大明:我的皇孙太强了这位诗仙要退婚万朝穿越:开局李二穿刘禅强横废太子重生之我真没有想当皇上大宋第一奸臣这个衙门有点凶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香江1966,从九龙城寨开始崛起四方志保家卫国红楼烟云之七郎不见长安大成公子大唐:圣太子,龙御天下重燃热血年代谍影:命令与征服汉武:普天之下,皆为汉土!穿越异世,带着妹妹打天下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大明,我的老丈人是卢象升穿越大汉,请叫我冠军侯他哥穿越成丐帝种出一个强宋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我真没想要当皇帝大唐太子太嚣张武英殿行捕司皇帝宠臣?不,我一身反骨!摆烂十五年,我父皇会读心了寒门崛起大明之最强皇孙厨神:从烧尾宴开始谋动三国少爷真厉害造反,还不是你们逼的红楼风起综武:之大秦仙朝有个妹妹叫貂蝉
亦舒读书搜藏榜:朱由校:朕再也不做木匠皇帝统计大明开局灭楚:寡人十三子有大帝之姿崛起的家族岁在甲子,诸侯争霸我插黄巾旗三国:与曹操拜把子荡宋荣耀大中华蜀汉权臣媚娘,我是假太监,你还让我侍寝纯情小妞很霸道幼儿老师闯异界三国之吕布天下毒医风华,盛宠太子妃绥阳水浒:官家,求求你别怂了我在曹营当仓官明末:我有金手指,可横扫天下!开局老婆送上门,从卖肾宝开始发家致富国士无双:从皇后寝宫开始签到三国之周氏天子燕颂公主别这样,有人看着呢龙主三国晚明海枭最强武装:我在列强世界杀疯了召唤之极品太子爷三国之巅峰召唤秦昊全文完整版把后宫当成副本舌尖上的大唐穿越红楼:开局有点苟我,李家庶子,一拳轰趴李元霸大明:我朱祁钰不是代班皇帝!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历史放映厅从大秦开始大明锦衣卫:我有一枚缉恶令人在三国,横扫诸天天才神医宠妃琅琊榜史料本:筹谋十二年签到在红楼妃朕莫属大明:开局朱元璋逼我结拜朕真的不务正业大唐:我成了玩家眼中的bug革秦寒门崛起笔趣阁极品帝师大明成化:开局先干掉亲爹朱叫门三国之张氏天下
亦舒读书最新小说: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手握百万铁骑,你说朕是反贼?开局救下刘邦,竟成为历史权臣?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什么?我一个科研人员成皇子了?穿越亮剑之抗日签到系统三国,我曹贼,爱江山更爱美人!明末之我若为王全族被贬,北荒粮满仓昏君啃树皮学名张好古明朝小匠:穿越江湖的逆袭之路大秦:天幕直播我争夺天下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红颜劫:乱世情殇逍遥悍匪:开局一箱手榴弹家父吕奉先我登顶成龙后,女将军跪求原谅大晋霸主明末风云:乱世殇歌靠读懂人心立足穿越乱世之枭雄崛起华夏最强主播:从主播到全球帝王大明:我朱雄英不当孝子贤孙天幕通古代:开局让老祖宗们震怒从司农官开始变强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正德皇帝朱厚照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秦末苍穹之变十三皇子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从落魄书生到一品富商古镯通时空,假千金娇养江阳王赢翻了醒来成了桓侯张翼德弑兄杀父,我登上大位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爷的了?大明:老朱假死后,我登基哄堂大孝亮剑:特战小组恭喜发财关于南朝贵公子是我冒充的这回事大唐:不让我种地,就把你种地里三国:开局系统就跑路掌握天幕,行走万朝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