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入城税(第二更)
“食君之禄,担君之忧。他们既然领了俸禄,自然要用心干活。而且现在夸赞有些太早,还得等到明年秋收再看。”
现在的低物价只是暂时的,朝廷杀了很多大户,短时间内获得了不少钱粮。但这都是一次性的,等这次获得的钱粮消耗完,才能真正看出常平署的作用。
“嗯,黄河不靖,粮食是个大问题。我看书上说,早在宋朝时,就有占城稻传入中原,想来他们那里应该盛产稻米。”
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来临,这方世界交流越来越密切。粮食问题也可以不再局限于本国土地,而是可以放眼整个世界。自家产出不足,还可以花钱别人购买。
南边的残明政权肯定不会卖,就算要卖,也只会偷偷的卖,少量的卖。福临将目光瞄向了更远的南边,安南和暹罗。
“占城现在应该属安南国吧,我看可以走海路从安南和暹罗等国采购稻米。多做几手准备,一是开发黑龙江,二要好好经营现有四省和辽东,第三就是从各属国购粮。”
代善点了点头:“回去之后我找人合计下,不过走海路的话,安全难以得到保证。”
“那就编练水师,城里这么多游手好闲的八旗子弟,都给编到水师里去。”
编练水师倒也是个不错的办法,但现在摆在大清面前的一个难题是没有大船。
技术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漫长的摸索,才能逐步成熟。编练水师,尤其是要远行去安南国购粮,其船只就必须能够经受还浪费侵袭。
茫茫大海可不像内河湖泊那么平静,江河里的小船,可没法在大海里航行。
“可是咱们现在没有大船,只有一些小船,来往于辽东和胶东之间还行,再远了恐怕不行。”
听代善提到这个,福临就有些痛心疾首。他不是历史专业的学生,只知道一些大概的事件。但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教科书里还是提到过的。
他刚入京城,就向旧明的官员询问海图和宝船的图纸,得到答案却让他大失所望。原来这些珍贵的资料,早在弘治时期就已经失传。
有传言称是当时的兵部尚书刘大夏,认为出海耗费钱粮又无所得,便一把火烧了郑和留存下来的资料。
且不说资料是不是刘大夏烧的,资料失传是不可辩驳的事实。人家麦哲伦都化成灰了,大清却连一艘能够远洋的船都没有。
这都是什么事?
“船这方面的事情,我觉得可以向汤先生请教,他能从极西之地来到中原,说明他们那里的船性能不错,看看能不能找他们买来图纸和工匠。”
“利玛窦献给万历皇帝的坤舆万国全图,伯父你也看过了。除了中原,外面还有非常广袤的土地。我听汤先生说,佛郎机有个名叫麦哲伦的人,率领船队绕地球航行了一周。”
“西洋人在海洋里过得风生水起,没道理我大清只能在陆地上看着。”
“我会和汤先生说的,能买到图纸和工匠最好。”
几人走着走着,不知不觉来到了广渠门处,代善想折返,再在外城逛一下就回去。福临却不同意:“伯父,既然出来了,就一起去城外面看看,去乡间找人聊聊天。”
“咱大清的许多政策,最终还是要应在他们身上。你不去找他们了解下,怎么知道政策好不好呢。”
“那就走吧。”
和宣武门一样,广渠门同样出城管的比较宽松,随意看看就放行了。入城稍微严格一些,碰到运输货物的车马,都会仔细检查。
不过也有不同之处,汉军八旗的士卒在广渠门处设卡,向要入城的人收取入城税。这应该也是最近才有的,福临记得上次出城还不曾见到有人征收入城税。
“伯父,那边好像在收入城税,是你下令征收的?”福临小声的问向代善。后者连忙摇头否认:“没有没有,我从来没下过这样的命令。”
“哦。”福临点了点头。既然不是代善下的令,那就是下面的人自作主张了。“这事伯父注意下,看看他们收的钱进了谁的口袋,真是岂有此理。”
几人默不作声的出了城,看到一个小商贩推着一个木板车出城,福临示意遏必隆,将其拦了下来。
“伱们干什么?”
“你别激动,我们不是打劫的。是我家少爷有事想问问你,你如实回答几个问题就好。”
小商贩松了口气,他才卖完货,最怕遇见拦路抢劫的人。只劫财还好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万一碰到那种谋财害命的人,那就是倒了几辈子的血霉。
遏必隆将小商贩带到福临和代善身边,小商贩看到几人的打扮,也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多余的。就他们身上穿着的衣服,就够他卖好几天货物了。
“老板,冒昧打扰,还请见谅。”
“当不得贵人一声老板,随便卖点山货罢了,赚点辛苦钱,养家糊口。我姓赵,家里排行老四,贵人叫我赵四就行。”
“赵四。”福临笑了出来,显然是想到了什么。“赵四是吧,哪里人呀,家里分了田没有?”
赵四摇了摇头:“我登记的是商籍,官府没法给我分田。”
“怎么想着落商籍呢,落农籍的话,自家能分七十多亩地吧?”福临见赵四的生意规模也不大,就像他说的那样,纯粹赚点辛苦钱。
农籍和商籍的待遇可是天差地别,农籍分田地,子孙还能考科举当官。商籍就不行,不能分田不说,子孙后代禁止考科举,只能世代经商。
封建君主世代,商人就是韭菜。
“嗐,早十几年有这政策的话,我就落农籍了,能分几十亩的田,还能考科举,傻子才落商籍。现在不行了,十多年没在地里干活,手艺都生疏了。不会种田,落农籍也白搭。”
小商贩幽幽叹道:“你说这大清怎么不早些年过来,我还会干农活的时候过来多好。我们庄里落了农籍的人都分到了田,官府还承诺来年开春发种子,免费租借耕牛。”
“诶,说起这个我就挺后悔。”
“没事,商籍也不错,只要能吃饱饭,不受饥寒,农籍商籍都一样。”福临安慰道。
“嗐,只能这么想了。”
“对了,赵四,我方才出城看到城门口有人收入城税,你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吗?”
“就这个月吧,之前也不见有人收,突然间就要收钱。”赵四回想了下,然后说道:“收的还不少,行人收十文钱,像我这样的商贩,将货物折算成银子,然后收一成。”
“这入城税一收,感觉又从大清回到了大明,辛苦好几天去山里收货,去掉入城税后,刚好能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