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舒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接下来咱们再具体总结一下隋炀帝杨广三征高句丽的失败原因!】

【其实所有的原因基本上出现在第一次征伐上,第一次输了,后面二次、三次的失败就已经注定!】

【第一点统帅问题,三次出征,隋炀帝都是亲自指挥,小到每一只军队的目标、大到一座城池的攻坚,是强攻是围困等等,都要上报到隋炀帝这里来,然后再层层传递下去,本来就是百万大军的指挥,通讯系统极为有限,还非得玩微操,不输才怪!】

【对于这点,咱还是要表扬一下李二的,其他这次没有选择亲自出征,这第一点应该是没机会犯了,要知道如果李二亲自指挥的话,那么咱得恭喜李二,同样喜提三征高句丽不胜的荣誉!】

李世民:嗯嗯!!??

不可能吧!论指挥作战,朕比隋炀帝不知道好多少!

怎么可能会征讨高句丽失败,而且也是三次!!

李佑自然不知道李世民此刻心中的想法,他还在继续总结着。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失败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不占天时、又无地利、更无人和!】

【说他不占天时,隋炀帝时期的隋朝已经面临初现矛头的外祸与内乱,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内部方面,由于隋炀帝接连开凿大运河及下扬州“巡视”并且长期大力赏赐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国力耗费甚巨。

外部方面,隋朝经过初期的积累虽然国力较为强盛,但立国时间不长,但周围的政权往往都存在数百年之久,面对隋朝这一强大政权,他们只是表面臣服,在边境地区的挑衅和侵扰行为仍时有发生。隋炀帝三征高句丽表面上对一国,实际上要面临十余个大小政权的威胁。

内部不和,外部不稳,立国不久的隋朝在自身根基不稳,尚未完全消化胜利果实的情况下未能吸取前秦教训,发动如此大规模对外征战,实属不智,此乃第一败。】

【说他又无地利,又涉及两方面,第一是军队给养辎重的严重困难,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每次集结的军队都在百万以上,隋炀帝每日发一军,军队四十余日才出发完毕,前后相接九百多里,如此庞大的军队和后勤队伍,已远远超过隋代军事管理水平,进入辽东后,后勤保障长期受到高句丽和游牧民族伏击洗劫,供给十分困难;如果庞大的队伍命令下达也是极为严重的问题。

第二是军队对气候的极度不适应,辽东地区属于关外,气候寒冷阴湿,而高句丽本土又兼具海洋地区和游牧地区双重气候特点,中国本土作战部队十分不适应,对气候的不适应大大削弱了隋军战斗力,在军队中还形成严重的负面情绪,隋炀帝在既不知己,也不知彼的情况下贸然重兵出击,地利丧失殆尽,此乃第二败。】

【说他无人和,这第一军队信息传递和管理的困难,三次征伐高句丽,隋炀帝三次都在亲自指挥,要求前线将领不得擅自定夺,而需将军情日日传送到后方由隋炀帝作出指示。长达数百公里的战线使得隋军指令传达受到严重影响,前线部队甚至长期处于失控状态。光是首次征伐高句丽,隋军就攻破辽阳三次之多,但每次都停止不前,仅辽阳一城就消耗大量兵力辎重。

隋炀帝三次征伐的战斗部署基本一致,陆军进攻辽阳,海军从高句丽侧面登陆,直逼平壤,大军在平壤城下集结,形成合围之势。这一战斗部署表面十分合理,但实际上天文数字的各路部队之间没有有效的通信和联系方式,彼此又相隔甚远,战略部署根本无法实现。

第二劳师动众,人心不稳,首次征伐高句丽,隋炀帝本想依靠军威不战而胜,因而调动了全国的资源打造了一支旷古未见的百万人军队,全国民夫和工匠大部分被调往前线,人心浮动。首战失败后,逃回国内的残军更是给予了后方人员强烈的打击,而隋炀帝不知修整,三年之内三次征伐,已使国家疲惫到了极点,国内民夫工匠一心想逃避深山,国外作战人员一心想归家,加之饥饿、死亡等信息不断传来,隋军军心,已然崩溃。人心不稳,军心不定,这是第三败。】

听到这一番分析,李世民频频点头,李佑所言和他总结出来的也相差不多。

对于隋炀帝失败原因,李世民也有了各种各样的应对!

对于天时问题,大唐目前没有像隋朝那样接连开凿大运河以及各种“巡视”,所以国力保存良好!对于大唐周边的政权,也都是从头到尾收拾了一圈,东突厥、铁勒国灭,西突厥、吐蕃才被教育,南部诸国比如南诏国刚刚敲诈吓唬一番,不安好心的小日子与大唐隔海相望,还没能力打过来,一句话李世民环视一圈,发现一个能打的都没有,而且这些政权短期内也不敢对大唐动手。

大唐有天时!

对于地利问题,这一次李世民可不打算像隋炀帝那样好大喜功、要面子,搞什么百万大军,攻打高句丽只需要出左右武卫外加陌刀军、玄甲军、特种作战部队外加后勤保障部队,总人数不超过三十万,这样一来后勤保障将不再是什么困难!

高句丽天气寒冷问题,过去或许会让李世民很头疼,但是打下铁勒,棉衣棉被甚至棉甲都可以供应充足,再准备足够的煤炉、煤炭,等到了高句丽也能保证取暖问题!

大唐有地利!

对于人和问题,李世民不打算御驾亲征,将战场指挥全力下方,上有李靖这位大唐军神坐镇中军,中间有李绩、薛仁贵这两位副帅,一为殿军保证军队安全,一为前锋奋力杀敌,下面还有程知节、牛进达、执失思力等一众能独挡一面的大将军独领一军!

哦,对了!再加上李佑开发出来的飞鸽传信和八百里加急联合信息传递以及信息加密办法,完全可以将军队通讯效率提升一大截!轻松实现战略、战术配合!

至于民心,那就更不用担心,如今天下民心尽归大唐!

相比于隋炀帝不占天时、又无地利、更无人和,朕却是站着天时地利人和!

此战大唐必胜!

李世民反复确定好几遍,他无比相信最后的胜利者会是他李世民!

就在这个时候,李佑的心声再次响起。

【其实就算是李二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恐怕也不能完胜高句丽!】

【这一仗恐怕要成为他人生最大的遗憾啊!】

嗯!!??

李世民很是不解,甚至心里有些生气。

好你个李佑,平日里你吐槽、辱骂朕也就算了,朕念你为大唐做出的贡献,既往不咎,可你到了这个时候还在乱说!

要知道这话你要是敢说出来,那就是蛊惑军心,扰乱士气,是重罪!

虽然心里很是不服气,但是李世民却越发想要知道李佑为何这样说。

好在李佑也并没有让他失望,默默在心中分析起来。

【在咱看来,李二未能灭高丽的原因有三:骄兵、亲征、高句丽善守。】

【先说骄兵,自信是好事,但自信过了头那就是自负,估计现在李二心里对于拿下高句丽已经抱有十成把握了!】

李世民:....

李世民:咳咳,十成把握倒是没有,九成九吧!

猛然间,李世民也觉得李佑说得对,自己好像的确有些自信过头了。

先听听再说!

李世民开始认真倾听起来。

【按照正常剧本,李二这次出征高句丽失利,代价惨重、劳民伤财,班师后感叹道:“魏征若在,吾有此行邪!”。事实上在战前魏征、褚遂良和房玄龄等大臣都极力劝阻李二不要征伐高句丽或者不要亲征,但太宗坚持己见,决意亲征,这与他常年以来对自己和大唐军队积攒的胜绩所形成的自信有密切关系。

毕竟李二登基没几天,突厥大军浩浩荡荡地朝长安杀将过来,而李世民毫无惧色,一身金甲亲临渭水桥迎敌,一番正义严辞震慑住了颉利可汗和他的二十万大军,之后这几年,唐朝大军攻灭东突厥国、收服吐谷浑国、打败吐蕃、剿灭铁勒,强横的兵锋令四夷臣服,也让太宗获得“天可汗”的尊号。

因此,李二面对征讨高丽的问题上,有足够的底气不听劝阻,执意开战。于是这支盛唐骄兵在太宗的亲领下,走上了东征之路。而轻敌,则让他们没有对高丽人有足够的重视,以为凭借强大的军力就能够轻松速胜,不曾想在安市城碰了钉子,怏怏回师。】

嘶~

李世民悄悄吸了一口凉气,这说得不就是现在的自己么?

听到李佑说得这话,李世民原本必胜的信心开始动摇,更加急迫的想要听下去!

【皇帝御驾亲征,往往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那自然是鼓舞士气,大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是要是用不好,嘿嘿,这让咱想起了某位大明战神!】

【李二这次征伐高丽,动用了几路大军海陆并进,而且每一路军的将领都有相当高的威望,要让他们协同起来作战,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而皇帝亲征,让各路大军都有了主心骨,协调起来就简单多了。】

李世民:嗯嗯,朕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不过佑儿你不是说朕亲征会导致失败嘛,就放弃了亲征。

【自古以来国君亲征往往能够鼓舞士气,而李二亲征,又将自己的仁政理念贯彻到这次军事行动中去。他吸取了隋朝征高丽的教训,精简军队人数,改征兵、征徭为募兵、募徭役,此举减轻了民众的负担,很多人都自愿从军或随军来表示支持,李世民还会经常去伤兵营慰问受伤的将士,并亲自过问他们的安置情况。

他还亲自为在白岩城之战中被弩矢射中的李思摩吮血。众将士闻之,无不感动,故在战场上能够奋勇向前。初期唐军连胜的态势也印证了这一点。】

李世民:妈的!听你这样说,朕更想要去亲征了!呆在皇宫里面实在是太没感觉了!

【但是亲征也有其弊端,李绩本是个多谋善断的将才,在打突厥、薛延陀的时候,经常兵行险着,出奇制胜。但这次跟着皇帝出征,情形就大不一样了。取得战争的胜利固然是终极目标,但相比起来确保皇帝的安全更为重要。

所以当李世民提出要越过安市打建安时,他就坚决反对,因为安市在北,建安在南,而唐军的粮草补给在辽东,冒险越进,一旦粮道被安市的高丽军阻断,皇帝就会陷入进退两难的险境。

正是因为圣驾亲征,才让一众将领投鼠忌器,做决策时瞻前顾后。他们卓越的军事才能没能很好地发挥出来,最后采用稳扎稳打,逐个击破的战略方针,让数十万大军在高丽的坚城险隘面前束手无策。】

李世民:咳咳,朕突然觉得呆在长安也挺好的,每天听听李绩他们的前线捷报它不香么?搞什么亲征嘛!

【这第二点,现在的确用不着多操心了。】

【接着就是高句丽路远、城险、人善守!】

听到这里,李世民顿时严肃起来。

这一点李佑之前可没有说过,放在最后说,肯定很重要!

【其实早在李二亲征高丽之前,就曾召见已经致仕的前隋宜州刺史郑元璹,因为郑元璹曾经跟隋炀帝征伐高丽,找他来是为了询问敌国情况。】

李世民:嗯嗯?!这你都知道!本来以为这件事情朕做得很小心,没想到还是被李佑给知晓了,看来朕在李佑面前,一点秘密都没有。

【当时郑元璹就劝谏李二说:“辽东道远,粮运艰难,且高丽人善于守城,难以快速攻下。”古时候但凡有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后勤保障是取胜的关键,大唐军队以数十万众远征高丽,需要大量的粮草物资进行转运。

交通不便,确保长达数千里的输送顺畅成为了唐军获胜的一大难题,因此,速战速决是此战唐军的作战计划。】

李世民:我去!怎么感觉李佑也能知道朕是怎么想的?速战速决就是朕此次的策略!难道这也会输?

如果说李世民之前还有九成九的把握获胜,那么现在就只剩下三成不到。

李世民:李佑你到底是想朕打高句丽还是不打?!

亦舒读书推荐阅读:三国:曹魏有仙人华夏风雨情我可以兑换功德模板大人,得加钱大明锦衣卫:我有一枚缉恶令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寒门:开局打猎养活小娇妻大周龙庭战略特勤组贞观清闲人我在宋朝造电机大明:我的皇孙太强了这位诗仙要退婚万朝穿越:开局李二穿刘禅强横废太子重生之我真没有想当皇上大宋第一奸臣这个衙门有点凶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香江1966,从九龙城寨开始崛起四方志保家卫国红楼烟云之七郎不见长安大成公子大唐:圣太子,龙御天下重燃热血年代谍影:命令与征服汉武:普天之下,皆为汉土!穿越异世,带着妹妹打天下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大明,我的老丈人是卢象升穿越大汉,请叫我冠军侯他哥穿越成丐帝种出一个强宋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我真没想要当皇帝大唐太子太嚣张武英殿行捕司皇帝宠臣?不,我一身反骨!摆烂十五年,我父皇会读心了寒门崛起大明之最强皇孙厨神:从烧尾宴开始谋动三国少爷真厉害造反,还不是你们逼的红楼风起综武:之大秦仙朝有个妹妹叫貂蝉
亦舒读书搜藏榜:朱由校:朕再也不做木匠皇帝统计大明开局灭楚:寡人十三子有大帝之姿崛起的家族岁在甲子,诸侯争霸我插黄巾旗三国:与曹操拜把子荡宋荣耀大中华蜀汉权臣媚娘,我是假太监,你还让我侍寝纯情小妞很霸道幼儿老师闯异界三国之吕布天下毒医风华,盛宠太子妃绥阳水浒:官家,求求你别怂了我在曹营当仓官明末:我有金手指,可横扫天下!开局老婆送上门,从卖肾宝开始发家致富国士无双:从皇后寝宫开始签到三国之周氏天子燕颂公主别这样,有人看着呢龙主三国晚明海枭最强武装:我在列强世界杀疯了召唤之极品太子爷三国之巅峰召唤秦昊全文完整版把后宫当成副本舌尖上的大唐穿越红楼:开局有点苟我,李家庶子,一拳轰趴李元霸大明:我朱祁钰不是代班皇帝!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历史放映厅从大秦开始大明锦衣卫:我有一枚缉恶令人在三国,横扫诸天天才神医宠妃琅琊榜史料本:筹谋十二年签到在红楼妃朕莫属大明:开局朱元璋逼我结拜朕真的不务正业大唐:我成了玩家眼中的bug革秦寒门崛起笔趣阁极品帝师大明成化:开局先干掉亲爹朱叫门三国之张氏天下
亦舒读书最新小说:我孔圣唯一子孙,你问我懂论语吗重生美好三国:人屠现世,请诸位赴死无双镇北王废柴趣妻红楼:王爷又双叒叕娶妻了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手握百万铁骑,你说朕是反贼?开局救下刘邦,竟成为历史权臣?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什么?我一个科研人员成皇子了?穿越亮剑之抗日签到系统三国,我曹贼,爱江山更爱美人!明末之我若为王全族被贬,北荒粮满仓昏君啃树皮学名张好古明朝小匠:穿越江湖的逆袭之路大秦:天幕直播我争夺天下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红颜劫:乱世情殇逍遥悍匪:开局一箱手榴弹家父吕奉先我登顶成龙后,女将军跪求原谅大晋霸主明末风云:乱世殇歌靠读懂人心立足穿越乱世之枭雄崛起华夏最强主播:从主播到全球帝王大明:我朱雄英不当孝子贤孙天幕通古代:开局让老祖宗们震怒从司农官开始变强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正德皇帝朱厚照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秦末苍穹之变十三皇子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从落魄书生到一品富商古镯通时空,假千金娇养江阳王赢翻了醒来成了桓侯张翼德弑兄杀父,我登上大位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爷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