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随你们处置,有仇报仇,有怨报怨。”
秦世平刚一说完,那群女鬼立刻行动,纷纷向唐汪洋扑去,撕其灵魂,啖其血肉,任其凄厉惨嚎……
与此同时,慕容嫣然躲到秦世平背后,紧攥着他的手臂,小脸有些煞白,不敢去看那些阿飘。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天不怕地不怕的慕容嫣然,她竟然怕鬼!
等她许久平复心神后,方才忍不住问:“秦世平,不是说阿飘这种东西,它们惧怕太阳,只能晚上出现吗?”
“嫣然师姐,若阿飘真怕太阳,何来转世投胎一说?”
“总不能让所有投胎者,都赶在晚上出生吧?”
“那样的话,白天出生之人,该怎么算?“秦世平不答反问,可答案却已在其中。
良久后,唐汪洋罪有应得,而那些苦命游魂,则被秦世平一一超度,送入轮回,往生极乐。
做完这些,一切事了,两人旋即离去……
近七日,秦世平与慕容嫣然往返空桑启明两地,辗转上亿里,方才返回靠山宗。
两人重返天女峰时,已然夕阳在山,他们向师父虞幼薇复命后,旋即各自离开。
次日一早,秦世平动身去了异世界,因为,七日已过,华夏对决扶桑的第二场国运战,即将开始……
异世界!
由于每过一轮,双方选择顺序会自动交替,上次扶桑先选,这次,自然就成了华夏先选。
不多时,国运擂台,预选空间!
在阿媗姑娘面前,悬浮着五张金色卡牌,以供选择:
华夏:【李元霸】、【魔祖罗睺】、【太一】、【种火老母】、【酆都大帝】(待选)
留给天选之人的时间,还算充足,不待阿媗姑娘询问,秦世平组织下语言,随即为她解析起来:
首先是李元霸,隋唐第一好汉。
传说中,金翅大鹏转世,拥有四象不过之力,其坐骑“万里云”,可日行万里,夜行八千(平均时速375km\/h)
人们常说的“王不过项、将不过李、力不过霸、拳不过金”之一“力不过霸”,指的就是李元霸!
《说唐》载:“(李元霸)力大无穷。两臂有四象不过之勇,捻铁如泥,胜过汉时项羽……使两柄铁锤,四百斤一个。”
“那个金狮子约有三千斤重……李元霸将左手把左边的狮子提过来,右手把右边的狮子扯过去,拿住脚,一齐举起……”
【四明山之战】:
“杜伏威、张善根、李芙蓉、薛举四个为领袖,带齐六十四处烟尘,总共大兵二百三十万战将一千员。”
“李元霸在二百三十万人马中,左冲右突,如扫灰尘,众反王一个个舍命奔逃……”
“那李元霸在四明山匹马双锤,打死各反王大将五十余员,军士不计其数。”
【紫金山之战】:
“宇文成都又往建关,敌住唐兵。宇文化及一闻十八路反王李密为首,合兵一百八十万人马,杀奔甘泉关……”
“可怜一百八十万人马,许多将士,遭此一劫,犹如打苍蝇一般,只打得尸山血海。”
“霸收完了降书降表,竟奔潼关而去。众王子计点兵马,一百八十五万,止剩得六十五万,还有中伤将士,不及其数在内。”
如上,这才是真正的百万军中,取敌将首级如同探囊取物,并且,还顺带杀死百万兵卒。
就这战绩,别说和项羽比肩,就是克隆复制三百个项羽,组成一个加强连,都不够李元霸秒的!
可问题是,《说唐》是清代传奇小说,压根不是史书,而李元霸,只是《说唐》、《兴唐传》、《隋唐演义》等书中虚构的人物。
那么问题来了:
李元霸的历史原型是谁呢?
是唐高祖李渊第三子——李玄霸,因避玄烨(康熙)讳,故书中,只得将李玄霸改为李元霸。
《旧唐书》:“卫王玄霸,高祖第三子也。早薨无子。武德元年,追赠卫王,谥曰怀。”
《新唐书·列传》:“卫怀王玄霸字大德。幼辩惠。隋大业十年薨,年十六,无子。武德元年,追王及谥,又赠秦州总管、司空。”
李玄霸死于隋大业十年(614),李渊起兵于隋大业十三年(617),所以说,十六岁就早夭的李玄霸,压根什么都没干。
而他那些事迹,则是后世原创,历史上,根本没发生……
接着是魔祖罗睺!
其根底为三千混沌魔神之一的毁灭魔神(sd:盘古恶念\/三千魔神怨魂),当年在力之魔神盘古手上逃过一劫,后匿于洪荒。
像什么——弑神枪、十二品灭世黑莲、诛仙四剑、诛仙剑图、灭世大磨(对标:造化玉碟),皆为魔祖罗睺所有。
后,他欲毁灭洪荒大陆,以此来证毁灭大道,并于西方世界祖脉——“须弥山”,与鸿钧老祖、杨眉大仙、阴阳老祖、乾坤老祖四位准圣巅峰,展开大战!
最终,魔祖罗睺战败身亡,但也拼死了阴阳老祖和乾坤老祖,可见其实力可怖、凶威赫赫。
然,问题是,天竺教、佛教、道教虽皆有罗睺此神,可魔祖罗睺的设定,却是玄幻小说分支下洪荒小说的产物。
魔祖罗睺既是出自洪荒,那么,他自然不可能是神只了……
然后,再说种火老母!
在民间,“爷”字辈的神只,以“老天爷、财神爷、灶王爷”的信仰最广。
但少有人知的是,灶王起源说法颇多,且灶王不止男性神只,亦有女神,并且,其中还有一位统领天下灶王的女天帝!
不少人总有种错觉,觉得像土地、灶王什么的,其地位不高,都只是位处基层的小神、小仙。
但却忽略了土地、灶王等,指的是一类神、一群神,而非一个神!
像先秦两汉时期,称“后土”的土地不在少数,其中不就诞生了一位尊贵至极的大女神——皇地只?!
同样的,在灶王(灶神\/灶君)中,亦有不少大神:
《吕氏春秋·纪·孟夏纪》:“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祀灶,祭先肺。”
《周礼说》:“颛顼氏有子日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
《淮南子·泛论篇》:“炎帝作火而死为灶。”高诱注:“炎帝以火德为管理天下,死后以灶神的身份享受祭祀。”
《管子·轻重戊》:“黄帝作,钻燧生火,以熟荤臊,民食之,无兹胃病。”
《古史考》:“黄帝始造釜甑,火食之道就矣。”
《事物原会》:“黄帝作灶,死为灶神。”
像炎帝、黄帝、祝融等,皆做过灶神(类似“马甲”),谁再说“灶君只有小神、小仙?!”
那么,问题来了:
土地最高上级为皇地只,那灶王的最高上级又是谁呢?
晋司马彪引注《南华经》曰:“‘灶有髻’,有一老母,居昆仑山,着赤衣,状如美女,故曰:‘昆仑老母’。”
道藏吸收民俗神话称:“天下灶君,皆以种火老母元君为尊!”
而昆仑老母,就是种火老母,又称:种火老母元君!
《灶王经》与《太上灵宝补谢灶王经》皆载:
“昆仑之山,有一老母……此老母,是名:种火之母。能上通天界,下统五行……在天则为天帝,在人间则为司命……”
《灶王经》又曰:“种火老母元君,下设五方五帝灶君,司三十六路灶神。”
(三十六路灶神:五方五帝灶君夫人,天厨灵灶神君,地厨神灶神君……天帝娇男,地常娇女……”
综上,种火老母是一位主管人间所有灶神的女天帝!
……
说完“昆仑女天帝”,再说“幽冥主宰”!
酆都大帝位居地府冥司神灵最高位,他主管幽冥地府,是五方鬼帝、罗酆六天、十殿阎罗的上司,为天下鬼魂之宗。
那么,酆都大帝作为道教神只,其位格究竟如何呢?
约在三清四御之下,且低于东公西母、五方五老、长生青华等帝尊,大概与三官四圣相近的水平。
如此说,并非无稽之谈!
在《真灵位业图》中,酆都北阴大帝是位列第七排的主神。
同列主神的有——虚皇道君元始天尊,玄皇大道君(灵宝天尊前身),太极金阙帝君(后成太上老君化身),太上老君等。
而酆都大帝,能与祂们(三清)并列主神,可见当时地位之高。
同时,酆都大帝还是《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里的“十御”之一!
(ps:该〖十御〗:玉清上帝,上清大帝,太清大帝,昊天至尊玉皇上帝,勾陈星宫天皇大帝,紫微中天北极大帝,后土皇地只,南极长生大帝,太乙救苦天尊,九幽拔罪天尊)
(九幽拔罪天尊,即酆都大帝)
《灵宝玉鉴》曰:
“九幽诰:志心皈命礼……幽冥教主,九幽拔罪天尊。”
“酆都宝诰:志心皈命礼……地府北阴酆都,玄卿大帝,九幽拔罪天尊。”
若只看上述这些,言酆都大帝仅次于三清四御,不无不可;
可问题是,道教许多神只的地位,随时代发展变化,一些“新神”更是随岁月更迭,层出不穷。
随着道教神仙体系更为完善化,许多神仙的地位便有了新的定义与变化。
而在八部正神中,水部、阴司却是处于最底层的,那么,作为冥府最高主宰的酆都大帝,其地位、自然不可能超过前几部的最高正神。
既如此,酆都大帝自然在三清六御、东公西母、五方五老……之下。
还有,此前提过,酆都大帝不仅有炎帝化身说,同样还有紫微大帝化身说。
试问:
谁家主神的“马甲”,会被放在与“该主神”同等地位的?
……
或许,有人会问:
“酆都大帝,东岳大帝(泰山神),地藏王菩萨,祂们谁最大?谁才是地府之主?”
答案是:
前两者,谁都可统御地府;而地藏王菩萨,则更像是地府“客卿\/长居旅客”,与酆都大帝、东岳大帝属于不同类型。
此外,在道教,九幽拔罪天尊(酆都大帝),自然要比东岳泰山天齐大生仁圣大帝大。
可出了道教,就未必了。
如:古代官方,泰山(神)可是上过中祀(或许大祀)的,酆都(大帝)则连县祀都没有。
另,秦皇汉武封禅泰山,黄帝是居于泰山之上的神,而酆都山(平都山),只有……
(题外话*《韩非子》:“昔者黄帝合鬼神于泰山之上……”故而,黄帝是居于泰山之上的神)
(西周《天亡簋》:“王祀于天室……事喜上帝。”在西周时期,嵩山称:天室山,为周天子祭天之地;所以,昊天为嵩山之上的神)
而民俗神话方面,东岳大帝有太昊说、盘古说、天孙说等。
若取青帝太昊说,道教神又如何与官方神争?
除非,当时的皇帝叫赵佶(宋徽宗)……
最后再说太一!
哲学方面,如果问:“道”的终极本体是什么?
那,定是“太一”无疑。
《庄子·天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
《郭店楚简·太一生水》:“太(大)一生水。水反辅太(大)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
《吕氏春秋》:“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强为之名,谓之太一。”
“万物所出,造于太一。”
《礼记·礼运》:“夫礼必本于大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列而为鬼神。”
孔颖达注曰:“大一即太一,必本于大一者,谓天地未分混沌之元气也。”
《淮南子·诠言》:“洞同天地混沌为朴,未造而成物,谓之太一。”
《淮南子·本经训》:“帝者,体太一;王者,法阴阳;霸者,则四时;君者,用六律。”
“秉太一者,牢笼天地,弹厌山川,含吐阴阳,伸曳四时……”
如上可见,太一与混沌、天地、阴阳、四时,六律等性质相同,但却又高于它们存在,太一是宇宙原点,是最初元气,亦是道之本体!
同时,祂亦是《德道经》中的“道可道,非恒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谈过哲学,再说星象方面——
《史记·天官书》:“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
《星经》:“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天帝神,主十六神。”
《史记索隐》:“宋均云:‘天一、太一,北极神之别名。’”
《淮南子·天文训》:“太微者,太一之庭,紫微宫者,太一之居。”
郑玄引注《易纬·乾凿度》曰:“太一者,北辰之神名也。居其所,曰太一。”
《晋书》:“钩陈口中一星曰天皇大帝,其神曰耀魄宝。”
《春秋纬》:“北极耀魄宝,紫微宫为大帝。”
《元史》:“此礼天以冬至,谓天皇大帝也。在北极,谓之北辰……北辰天皇耀魄宝也……又名太一帝君。”
《太平御览》、《五经通义》曰:“天皇大帝亦曰太一。”
加上古人认为:“北极星”被星辰环绕,为诸星之首,众星主宰。
星中,以耀魄宝为尊;而紫微星,为帝星,亦最尊。
“一会儿你最尊,一会儿祂最尊”,为什么会这样呢?
那是因为——
天体运行存在岁差,北极星并非天上哪一颗固定恒星(ps:恒星是运动的,如太阳绕银心运动),其位置是会发生变化,大概就像:
以往【北极星】为:
织女星→……→左枢星→右枢星(天龙座a)→……→天乙(天一)星→太乙(太一\/hIp)星→紫微星(帝星\/北极二\/小熊座β)→北极五(鹿豹座32h)→勾陈一(小熊座a)
未来,【北极星】则会变作:
仙王座γ→天钩五(仙王座a)→天津四(天鹅座a)→织女一(天琴座a)……
可见,太一为星象,亦曾是星中最尊者!
说完哲学与星象,再来说太一的古代官方地位。
《史记·封禅书》:“亳人薄诱忌奏祠泰一方,曰:‘天神贵者泰一(太一)……古者天子以春秋祭泰一东南郊……于是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长安东南郊,常奉祠如忌方。”
“今天子所兴祠,泰一、后土,三年亲郊祠,建汉家封禅,五年一修封。”
“十一月辛巳朔旦冬至,昧爽,天子始郊拜泰一……而见泰一如雍礼。”
《汉书·郊祀志》:“始立太一祠于甘泉(泰畤)。”
《资治通鉴》:“武帝元封二年……祭祀于五畤(雍畤);回长安后,祭祀太一神。”
《史记·乐书》:“汉家祀太一,以昏时祠到明,今人正月望日夜游观灯是其遗事。”(元宵节的起源)
如上述可见,在汉武帝时,立泰畤,其规格等同汉初雍畤,此前提过,“畤礼”是用来祭上帝的。
逐渐的,太一上帝就取代了中.央黄帝的位置,成为西汉官方至高神。
在道教,“太一”就是“道”,上上太一又为道教至高神之一。
太一唯一不行的地方,估计也就民间了。
因为,祂太高大上了,若“阳春白雪”。
举个例子:昊天上帝与玉皇大帝。
言“老天爷”,明清以后,老百姓首先想到的是玉皇大帝,而想到昊天上帝的,估计千分之一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