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讲到“甲午战争”期间,中、日两军在黄海之上进行了大规模的炮舰对轰,现场惨烈,各有损失。
此次的“海战”的结果,是清朝的“北洋舰队”损失了“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广甲”逃离战场后触礁,几天后被自毁)5艘军舰,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联合舰队”的“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创,死伤官兵600余人。此役,清朝的“北洋水师”虽损失较大,但并未完全战败。
然而,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港内,不准巡海迎敌。这让日本海军夺取了黄海的“制海权”。而“黄海海战”自西元1894年9月17日12点50分的海战打响,至下午5点半结束,历时5个多小时,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为近代世界海战史上远东战区所罕见!
从西元1894年9月17日到11月22日。在此阶段中,战争在辽东半岛进行,有鸭绿江“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清廷估计到了日军将乘胜入侵辽东半岛,谕令李鸿章速谋战守。
李鸿章根据“各国探报,倭人将以大股图犯北京,又云谋袭沈阳”的情势,提出了“惟有严防渤海以固京畿之藩篱,力保沈阳以顾东三省之根本,然后厚集兵力,再图大举,以为规复朝鲜之地。”的战略方针。
清廷集中兵力加强对辽东地区的防御,任命“四川提督”宋庆为“帮办北洋军务”兼前敌各军“总统”;迅速募军30营;将集结于“九连城”附近鸭绿江右岸的 81余营5哨,包括铭军、毅军、盛军、奉军及靖边军、芦榆防军、仁字虎勇、盛字练军及吉字练军、齐字练军、镇边军等计3.04万人的清军部队,调动起来御敌。
分左、右两翼防线,形成东起“苏甸”及“长甸河”口,西迄“大东沟”、“大孤山”,绵亘数十里的“鸭绿江防线”;清政府在以重兵屯驻“鸭绿江防线”的同时,又陆续从各地抽调兵力,以充实山海关至奉天、营口一带的“第二线”的防务。而鸭绿江“江防之战”开始于同年的10月24日,是清军面对日军攻击的“首次保卫战”。
部署在鸭绿江北岸的清军共约人。清朝任命宋庆为“诸军总统”,节制各军。日军进攻部队为山县有朋大将统率的第一军,包括桂太郎中将的“第三师团”和野津道贯中将的“第五师团”,共人。
宋庆虽负节制诸军之名,但各路清军实则不服调度,且因平壤新败,致使其士气不振,将领多无抗敌决心。相反,日本方面则士气高昂,野心勃勃。因此,日方发布由“间谍宗”方小太郎起草的《开诚忠告十八省之豪杰》檄文,对满清展开政治攻势,扬言要直捣北京,让清朝皇帝“面缚乞降”,大力实施“攻心战”。
日军先于“九连城”上游的“安平河口”泅水过江成功。当夜,日军在“虎山附”近的鸭绿江中流架起浮桥,而清军竟未觉察。10月25日晨6时,日军越过浮桥,向“虎山”的清军阵地发起进攻。清军守将马金叙、聂士成率部坚持抵抗倭寇进攻,却因势单力孤,伤亡重大,被迫撤出阵地。于是,日军轻松占领“虎山”阵地。
其他清军各部忽闻“虎山”失陷,竟然不战而逃。26日,日军竟然不费一枪一弹,就占领了“九连城”和“安东县”(今丹东)。如此一来,这就使得清朝安置重兵近三万人驻守的“鸭绿江防线”全线崩溃了!
西元1894年10月下旬,在日军越过“鸭绿江防线”后,迅速占领了“九连城”、“安东县”、“大东沟”、“凤凰城”、“宽甸”、“岫岩”。而宋庆则奉诏率所部毅军及铭军回援“旅顺”,留依克唐阿镇边军驻守“赛马集”、“草河城”一带,并由“直隶提督”聂士成率芦榆防军、盛军、奉军及仁宇虎勇等部守卫“摩天岭”,阻击日军。
聂士成、依克唐阿两军还在通远堡集合 20 营兵力,拟分两路反攻“凤凰城”。一路由依克唐阿等率领,绕道“通远堡南”;另一路由寿山统领镇边军步队、永山统领马队,绕道“叆阳边门”进攻“凤凰城”东北。
“金旅之战”也开始于10月24日,至11月22日旅顺口陷落,这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双方的关键一战。日本第一军进攻“鸭绿江清军防线”的同一天,大山岩大将指挥的第二军两万五千人在日舰掩护下,开始在旅顺后路上的“花园口”登陆。由于李鸿章一心要保“旅顺港”,因此,清军便没有在此处设防。
日军此次的登陆活动历时十二天,而清军竟坐视不问,只有当地的农民自发抗击倭寇,暂时拖住了日军的行动。11月6日,日军击溃了清军的连顺、徐邦道等部,进占“金州”(今辽宁大连市金州区)。
7日,日军分三路向“大连湾”进攻,而“大连”守将赵怀业闻风溃逃。于是,日军不战而得“大连湾”。日军在“大连湾”休整了十天之后,才开始向“旅顺”进逼。
在“旅顺”地区,清军有七统领,“道员”龚照玙为前敌营务处总办,有“隐帅”之称,共辖33个营,约有人。14日,日军曾通过清军俘虏,向“旅顺”驻军送去两封“劝降信”,但遭到了严辞拒绝。
于是,到了18日,日军的前锋进军“土城子”,徐邦道的“拱卫军”顽强抗击。次日,龚照玙置诸军于不顾,乘鱼雷艇逃往了“烟台”。19日,黄仕林、赵怀业、卫汝成三统领先后潜逃。
西元1894年11月21日,日军向“旅顺口”发起总攻。次日,“旅顺”陷于日军手中。日军攻陷“旅顺”后,随即制造了臭名昭着的“旅顺大屠杀”惨案,在4天内连续屠杀大量中国居民,死难者最高估计达2万余人!
随着清军节节败退,在清廷内部,“主和派”已占上风,并大肆进行投降活动。“旅顺口”失陷后,日本海军在“渤海湾”获得重要“根据地”。从此,“北洋门户”洞开,“北洋舰队”深藏“威海卫”港内,战局急转直下!
“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的最后一战。日本大本营对山东半岛的作战部署为“海陆夹击北洋舰队”。李鸿章在建完各炮台后,即调派绥、巩军各4营分别驻守“北帮炮台”、“南帮炮台”。同时,清军在刘公岛上驻扎了“北洋护军”,并在海港东、西两口布设防材和敷设水雷248颗。
整个山东半岛大约有步兵约40个营、骑兵8营、水雷2营,以保护“威海卫”港内尚有的“北洋海军”各种舰艇二十六艘。西元1895年1月20日,大山岩大将指挥的日本第二军,包括佐久间左马太中将的第二师团和黑木为桢中将的第六师团,共两万五千人,在日舰掩护下开始在“荣成龙须岛”登陆。
同时,日本“联合舰队”第1游击队在山东“登州”沿海实行炮击,迫使山东巡抚李秉衡因弄不清楚日军究竟要在何处登陆,只好分兵把口,“时刻严防”。23日,日军在“荣成”全部登陆完毕。
26日,日军第2师团和第6师团分别从“荣成”出发,各由南北两路,分头向“百尺崖所”方向前进。在战斗中,清军的“赵埠嘴炮台”击沉日舰1艘。到了30日,日军集中兵力进攻“威海卫南帮炮台”。
驻守“南帮炮台”的清军仅六营三千人。营官周家恩守卫摩天岭阵地顽强抵抗,最后被日寇强行歼灭。日军左翼司令官大寺安纯少将却被清军的炮弹打死。这是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唯 一阵亡的将军,其所率领的左翼支队的4个中队日军,在清朝守军第猛烈反击下,被迫退至“冯家窝”,等待增援,伺机而动。
因兵力悬殊,“南帮炮台”终被日军攻占。2月3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城”。“威海”陆地悉数被日本占据,而丁汝昌坐镇指挥的“刘公岛”也成了孤岛。于是,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曾致书丁汝昌劝降,遭丁汝昌拒绝。5日凌晨,旗舰“定远舰”中雷搁浅,仍做“水炮台”用。10日,“定远”弹药告罄,刘步蟾自杀殉国。
11日,丁汝昌在“洋员”(洋人顾问、技术员等)和“威海营务处提调”牛昶昞等主降将领的胁迫下,拒降自杀。“洋员”和牛昶昞等又推署“镇远管带”杨用霖,出面主持投降事宜,而杨用霖最终宁可自杀殉国。
12日,由“美籍洋员”浩威起草投降书,伪托丁汝昌的名义,派“广丙”舰的“管带”程壁光送至日本旗舰。
14日,牛昶昞与伊东佑亨签订《威海降约》,规定将“威海卫”港内舰只、“刘公岛炮台”及岛上所有军械物资,悉数交给日军。西元1895年2月17日,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辽东之战”持续的时间很长,自日军突破清军“鸭绿江防线”后,连占凤凰城、岫岩、海城等地。
大清国调“两江总督”刘坤一为“钦差大臣”督办东征军务,授以指挥关内外军事的全权,并任命“湖南巡抚”吴大澄和“四川提督”宋庆为帮办,以期挽回颓势,并在“析木城”四周部署了“奉军”、“盛字练军”、“希字军”、“仁字军”等,总兵力计27营。除了步兵营外,有马队5营、炮队1营,总共约人
从西元1895年1月17日,清军先后四次发动了“收复海城”之战,但由于指挥不力,结果皆被日军击退。
2月28日,日军趁胜追击,从“海城”分路进攻,3月4日攻占“牛庄”,7日不战而取“营口”,9日攻陷“田庄台”。前后仅十天时间,清朝百余营的六万多大军,便从辽河东岸全线溃退了。
掌握朝廷大权的“主和派”(“后党”)人物“西太后”(慈禧)和李鸿章,从战争一开始就不打算使战争继续下去。比如,“平壤战役”和“黄海战役”相继失败后,西元1894年9月底,慈禧太后重新起用了于西元1884年被她罢黜的恭亲王奕欣主持“总理衙门”。
而奕欣原先就的主张对外国屈服的“投降派”代表之一。因此,10月初,奕欣亲自出面,请求英国联合美国和俄国共同调停中、日战争。由于美、德、俄三国各有各的打算,导致英国于10月6日提出的调停建议没有获得任何结果。于是,等到11月初之时,日军再次侵入辽东地区,将并战火进一步烧到中国境内。
…………………………………………………………
哈哈,多谢各位书友关注,收藏,推荐,订阅和评论本书!身为作者,我很高兴也很荣幸能为各位读者提供一部符合大众口的“都市异能”兼“修真玄幻”小说。常言道“人生苦短,笔尖修长。”是故,修真路漫漫,何处觅长生?烦恼无去处,且看书中人!愿《天地任我行之“系列”》小说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与感悟!
本故事纯属虚构,若有雷同实属巧合!道友们,打工辛苦,时间紧迫,创作不易,点赞收藏,顺便转发,欲知情节?下回分解!(“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欢迎阅读我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