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二年八月,蜀军退至牂柯郡。
逢此大败,大伤元气,心力交瘁的刘备恐孙权趁势来攻益州,便将兵屯驻在万寿县,做出防守姿态。
这一日,近侍来报:“南吴使臣诸葛瑾求见。”
身体抱恙的刘备想也不想就拒绝了请求,叫兵士不要放其入城。
李严进言道:“诸葛瑾乃孔明之兄,本应避嫌,却于此时出使,必有要事,大王应当召至近前,且看他言语,再做计议。是战是和,在我而不在他。”
刘备一想也是,双方势力敌对归敌对,战败归战败,来使是无罪的。
况且有诸葛亮的情面在,拒而不见终归小家子气了些。
遂传诸葛瑾来见。
诸葛瑾入城进府,大礼拜伏,做足了使臣礼仪,绝口不提前次出使之事。
这让刘备心里好受了许多,直言相问:“子瑜又来,所为何事?”
这话有说道。
大半年之前,刘备兴兵东征时,诸葛瑾就已经来过一趟,当时诸葛瑾说道:“奉我主之命,特来释解荆州之事,前时关将军在荆州时,因与吕蒙不睦,故其擅自兴兵袭城,铸成大错,今我主后悔莫及。愿意归还荆州(武陵),与大王重结盟好,共抗北袁。以正汉室大义之名。”
其时刘备拍案而起,严词拒绝了孙权求和的要求,怒道:“你主先杀我弟,又夺我州郡;如此血海深仇,唯战而已,何敢以巧言来说?”
诸葛瑾道:“蜀吴两家之仇,乃是小隙,汉室将倾方是大事。大王乃是天子皇叔,今汉帝之位将被国贼袁氏篡夺,大王却置国贼不问,反来伐吴,于情于理皆为不通。况且,蜀吴两家羸弱至此,实不宜再起干戈,令袁魏从中牟利,你我两家应再续前盟,匡扶国家、伸张正义。”
其时刘备方集结大军十五万在侧,正意气风发,欲横行天下,哪里听得进这种劝退之言,当即怒道:“杀弟之仇,除死方休,若非看孔明之面,先斩你头。今且放你回去,告诉孙权,洗干净脖子等着!”
然后十五万兵马就被一把火烧得差不多了。
是以,牛皮吹炸了的刘备,是极其不想看到诸葛瑾的。
但没办法,今时不同往日。
经此一役,他已经意识到两家不能再打下去了,哪怕有天大的仇,只要还想在这天下立足,就必须联合起来。
天下十五州,魏国已经占据了十二个州半,还都是人口密集富庶的地方。
而孙刘两家,地盘加起来才两州半。
假如说天下的总份额是一百的话,魏国已经占据九成以上,而孙刘两家,不到一成。
甚至,此刻就连抱团,都有点来不及了。
因为榆林之战,严格来说孙刘两家都是输家。
在之前僵持的半年里,孙权前后折损了五六万人马,虽然后来一把火烧掉蜀军十万大兵,也不过是两败俱伤罢了。
此时此刻,整个西川的可用之兵只有十万。
孙权虽略好一些,也不过二十万人马左右。
而魏国的兵马数量一直都在一百万以上,就这,还是裁军一半后的数量,原本魏国兵马接近两百万之数。
如此悬殊的兵力差……令刘备心里没有一点底气。
诸葛瑾起身对刘备道:“奉我主之命,特来向大王请和。”
同样的话,诸葛瑾在大半年前说过一回,但带给刘备的感受却大不相同。
当时刘备不屑一顾,此时却深有感触。
战胜一方向战败一方请和,算是给足了他面子。
但他却不能公然同意复盟。
之前几十年,刘关张三兄弟同生共死的人设立得太死,已经无法转弯了。
思及此处,刘备摆手道:“子瑜且回,此事断无和缓可能!”
诸葛瑾不解其意,只得回报孙权。言刘备不肯通和之意。
刘备仍统军驻守万寿县,迟迟不还成都。
另一边,孙权听闻诸葛瑾回报,正百思不得其解,却听吕蒙笑道:“主公,此乃好事,刘备虽明言不和,心下却已有复盟之念,奈何不好公然表态,只能做此明拒暗合之态。如此,我军可以专心防守北方了。”
孙权闻言大喜,遂整顿兵马,扎紧篱笆,以防魏国趁势来攻。
不怪他刚战胜刘备就急于向其求和,只因看透了魏国的真实面目――一只喂不熟的大老虎。
不得不如此做。
否则灭亡只在弹指之间。
……
与此同时,正密切关注孙刘两家局势的程远志,深知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道理,当然不会给孙权任何喘息之机。
建安二十二年(217)八月,在榆林之战结束不到半月时,魏军便兴兵三十万,分兵四路进攻交、广两州。
一路以赵云为统帅,统兵五万出会稽攻南海。
一路以张辽为主将,统兵五万出南野攻广州。
一路以文聘为先锋,统兵五万攻苍梧。
程远志自统大军十五万,逼近榆林。同时又令沙摩柯引蛮兵两万,在旁助阵。
消息传至榆林,孙权大惊失色。急召文武商议御魏兵之策。
众人齐聚一堂,早有探马将诸路兵势一一报说。
孙权高居诸位,环顾堂上问道:“魏兵势大,今当如何?”
众皆默然不语。
吕蒙也低着头一言不发。
并非他不想献策,实属无计可施。
先不说兵力差,单以魏国如今四路出击之军势,一个吕蒙哪里顶得住?
孙权谓然叹道:“想孤十八岁承接父兄基业,至今已有十七年。早时有周郎为柱石、周郎之后有鲁肃;鲁肃之后有吕蒙;今吕蒙默然,无人能与孤分忧也!”
众人仍是不语。
就在这时,忽见列班中行出一少年小将,躬身言道:“主公,臣虽年幼,却颇习兵书,愿请数万兵马,,以御进犯南海之魏兵。”
孙权定睛一看,乃是孙桓,顿时心中一宽。
孙桓字叔武,本姓俞,其父乃是孙策爱将俞河,被赐姓孙,因此算是孙家嫡系宗族。俞河生四子,桓为长,弓马熟娴,常从军征讨四方,累有功业,官至卫都尉,时年二十二岁。
孙权喜道:“叔武此去,有何策胜之?须知赵云乃魏之名将,有万夫不当之勇。”
孙桓道:“赵云虽勇,臣亦有大将二员,一名李异,一名谢旌,俱有万夫不当之勇。敢请数万之众,往擒赵云。”
简而言之,正面硬刚。
孙权道:“贤侄英勇,孤心甚慰,便予你三万兵马,前往南海郡御敌。”
孙桓抱拳领命,躬身而退。
交耻太守丁奉出列道:“末将愿领一军,以御广州之敌。”
孙权颌首许之,遂点陆军三万,交付于丁奉。
奋威将军朱然亦出列道:“末将愿领一军,防守苍梧。”
孙权亦许之,遂命其也领军三万,前往苍梧。
而后,自领大军十五万,坐镇榆林,以拒魏军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