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舒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此次刘志幸长安,还带来了天师道的第二代传人,也是张道陵的儿子--张衡。

而老神仙张道陵,已于六年前仙去,当时全国各地已有数百万信徒,闻讯皆哀掉不已。

但张道陵生前早已准确预料到自己化去的时间,并遗言此乃羽化登仙,从此脱却凡胎肉体。

张道陵出生于光武帝建武十年,享年一百二十三岁,这在古代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奇迹。

可以说他本人就是天师道最好的宣传,神仙之说固然缥缈虚无,但这长寿康健却是肉眼看得见的好处。

在不太懂得各种教派法理的百姓们心中,佛教宣扬的是今生罪孽,来世希望。

而道教则是逍遥自在过好这一辈子,所以盛世时,更利于道教的宣扬,好日子谁不想过得更长久一些呢。

而每当乱世来临,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无可奈何之下只得借佛教逃避现实,希冀来世的好运。

如今在刘志的治理下,大汉人民的生活蒸蒸日上,连带着给道教的迅速扩张带来了良好的基础。

张道陵仙逝之后,朝廷大张旗鼓将其尊为祖天师,敕封他的儿子张衡为嗣天师。

张衡今年也已经是七十八岁高龄,但却童颜鹤发,精神矍铄。

张道陵是沛国人,最初是在江淮一带宣扬道教,后来又入益州,在川中广泛传播教义。

进入京师之后,又带动了中原人对道教的热情,最近一些年来,在京师周边以及兖州豫州一带广泛传播。

但在西北方向,传播力度却一直比较弱,而西京长安是西部最重要的城市和文化中心。

所以此次他跟随皇帝西巡,就是希望能在长安建立一座规模宏大的道观,作为道教向西边发展的根据地。

道教喜欢将名山大川作为传道之地,如太平山、龙虎山、青城山等等。

来到骊山之后,见这里风景优美,又是皇家离宫和世家庄园聚集地,便动了心思,想在这里修建一所道观。

连日来他带着数位弟子,爬山涉水四处探看,寻找合适的建宫之地,最后将地址确定到西绣岭第二峰之巅。

理由很简单,除了因为此地风景绝佳之外,据说在秦朝时,此处便修建过一处与道教相关的殿宇,其供奉的为女娲娘娘。

虽然后来此殿因为年久失修,只剩下断垣残壁,但有关女娲娘娘的传说却在此地经久不衰。

当地人将女娲娘娘尊称为骊山老母,而在道教中,女娲被称为无极老母,与伏羲、神农史称三皇,是人类始祖之一。

因此女娲在上古神话和道教中都有着十分尊崇的地位,相传她抟土造人、炼石补天,创造了人类,挽救了天下苍生。

据说骊山便是其炼石补天之处,人们为了纪念她的功绩,便在骊山为她修筑了庙宇。

有此基础,传道肯定要方便得多。

回去之后张衡立刻就求见刘志,希望皇帝准许自己在此修建道观。

他计划将长安作为新的道教文化中心,老母祠规模宏大,整体建筑预备包括山门五间、三仙殿三间、祭殿五间、主殿五间、厢房六间、配殿四间。

除了在正殿供奉女娲娘娘之外,三仙殿内准备供奉被尊为“福寿、财星、送子”的三位女仙,云宵、琼宵、碧宵之神像。

刘志本来便将道教定为国教,大力宣扬推广,而道教也与他合作愉快,并在教义中添加了一些君权为上天所授的内容。

而且他虽然推广道教,却反对自秦汉以来的炼丹之术,天师道也顺应其意,讲究打坐和练气。

听闻他欲在骊山修建一所老母祠,当即欣然应允,并大笔一挥,豪爽的赐下了一半资金。

又下了文书,着长安令倾力相助,消息一出,正愁找不到机会讨好皇帝的长安世家们,纷纷找上门来主动慷慨解囊。

道教文化在中国有着长久的文化底蕴,在接触之后,很容易产生认同感。

一时之间,长安城信奉道教的人数,

直线攀升,张衡每日传道说法,忙得不亦乐乎。

因是夏季天气炎热,张衡便决定先筹划好一切,等到入了秋天气凉快了再动工。

到时候长安令可以征集秋冬劳役帮助张衡,只要人多,主体建筑修起来快得很,后期的雕花上漆和彩绘,可以慢慢来。

刘志在长安一直待到七月底,这才打算回洛阳,好赶在中秋节之前回到宫中,陪伴母亲和妻子过节。

此时边境上早已开战多时,正如段颎所说,西藏地区的战争毫无挑战性。

那些氏族部落生产力十分落后,面对装备精良的正规军,提不起半点斗志。

张奂负责整个战局的调度指挥,每到一处,都是先礼后兵,派人将皇帝的民族政策宣传下去。

双方都是以谈判为主,氏族部落们本就没有什么家国观念,听说归顺之后不但不会受到奴役,国家还会大力帮助他们提高生产力。

因此,不用动一兵一卒,几乎绝大多数的部落都开开心心地加入到大汉的怀抱。

只有极个别的部落首领冥顽不灵,仗着地势险要,负隅顽抗。

当然,这种自不量力的行为,在大汉军队面前,纯粹就是螳臂挡车,不费吹灰之力就解决了。

到了夏末初秋之时,整个西藏地区,只要是有人居住的地方,都已经尽归大汉所有。

其余的无人区域,被包围在中心地带,虽然目前还不打算开发,但按照常规,主权上也是属于大汉的土地了。

至此,大汉的地图从马蹄形,变为了扁圆形,看地图的时候,再也不会让人觉得别扭了。

而且,这些地区大多都是自愿归顺的,用不着浪费兵力常驻军队,只需要派一些行政和技术人员,帮助他们发展生产。

经过朝廷商议,决定首先派人为他们改善居住条件,那边气候严寒,冬季漫长,若没有可以避寒的房屋,必然会导致生存艰难。

等到了明年春天,帮助他们开垦荒地,扩大传统的耐寒作物青稞的种植面积。

除了放牧牛羊马之类的,西藏地区由于地处高原,其他的粮食作物无法生长,唯有青稞成为了主打产品。

青稞是大麦的一种,在本地的种植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一千五百多年。

但由于高原上种植条件差,青稞的产量又奇低无比,因此当地氏族部落的生活十分之坚难。

刘志打算收复西藏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数年前,他便指示农学院在云州成立了分院。

那边也适合种植青稞,作为高原的主要农作物,必须要尽快进行杂交研究,提高产量。

如果无法解决这个问题,那么他收复西藏地区也便意义不大。

幸好这两年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目前正在研究的已经有两个品种表现优异。

产量比从前的原生品种差不多翻了一番,虽然和中原的粮食作物相比,还是偏低,但比从前已经强了太多。

也正是有了杂交青稞做底气,刘志才正式提出了收复西藏的计划。

因为光是青稞产量翻番这个诱惑,就足以让他们心动到无法拒绝了。

更别说还有其他各方面的诸多好处,直接包含了他们的衣食住行。

西藏这边一切顺利,而远东地区的战役也正轰轰烈烈的展开。

皇甫规所部和段颎所部,本就是边军中人数最多的两支军队,加起来有一万多人。

西域和北匈奴本土军队加起来,足有两万人,都是能征善战的精锐骑兵。

虽然呼衍王有五万大军,但两位将军都信心满满,认为有这三万大军足矣。

尽管如此,为了以防万一,还是让辽东的一万军队,集结到边境上随时待命。

当然他们还有一个使命,由于边境线实在太长,也防止呼衍王的军队走投无路之下,窜入大汉境内烧杀劫掠。

双方开战已经有差不多一个月了,以段颎为先锋,皇甫规为主帅,打得如火如荼。

特别是段颎,带着一万武装到牙齿的轻骑兵,一路突击,目前已经深入敌境。

但由于消息往来太慢,现在的情战况到底如何了,刘志还不清楚。

不过有消息称呼衍可汗病势沉重,已经无力回天,几个儿子你争我斗,都不想领兵出征,生怕因此而错过了上位的好机会。

这对大汉军队来说,绝对是个极其有利的讯息,再说了,刘志也并不担心战争的最终结果。

只是希望能在冬季降临之前结束战斗,否则战争可能要拖到明年春季,冰雪融化之后才能见分晓了。

这样战争的成本会成倍增加,虽说如今的大汉还支撑得起,但怎么算账都划不来。

段颎和皇甫规自然也明白这一点,二人可是卯足了劲,誓要在几个月内结束战斗,取得全面胜利。

这边刘志回程一路紧赶慢赶,终于在中秋节之前,抵达洛阳。

由于感觉两都之间来往不太方便,刘志指示尽快开挖洛阳与长安之间的运河,由运河总监陈寔一并负责。

这些年来,中原地带的大运河已经接近尾声,海运连接漕运,给交通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海上诸州与内陆的联系也更加紧密,漕运不仅仅促进了商贸发展,也促进了海外与中央的联系。

接下来的几年,刘志准备等运河完全竣工之后,便坐船南下,一来巡幸各州,了解发展情况。

二来嘛就是趁着年轻,亲眼去看看大汉的壮丽山河,这样也不枉他穿越一场了。

不过此是后话,还需慢慢准备,免得到时候给沿途各州带来不小的负担。

当日进城之时,袁盱和陈蕃带领百官,迎接到西郊。

君臣几个进行了短暂的会晤,虽然数月以来两边文书来往频繁,但毕竟有许多情况,还是亲耳听到的更详细一些。

这些日子最大的事情自然就是远东和西藏的战争了,朝廷一直负责粮草运输和一切后备补给。

陛下出巡回来,朝廷总要将这几个月的成绩汇报一下。

总的来说,刘志对于他们的工作效率很放心,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陛下长途跋涉,他们也不好一直耽误时间,只是简短的汇报完毕,便护送刘志回宫了。

皇后邓猛带着一群孩子出宫迎接,夫妻两个头一次数月不见,自然还是有些想念的。

永安宫早就准备好了宴席,郾太后正在翘首期盼,刘志携起邓猛的手,二人并肩来给太后请安。

见儿子气色不错,郾太后这才放了心,虽然明知道他身边伺候的人不少,但儿行千里母担忧,总要亲眼见到才不会胡思乱想。

接着刘志又让半路上新收的才人田圣拜见郾太后,见到她与淑妃相似的容颜,邓猛的心咯噔一下。

她早就收到消息,田觅的异母妹妹田圣到了刘志身边,而且还颇得宠爱。

她入宫多年,唯一曾经威胁过她地位的妃子,便只有田觅,幸儿她后期自己作死,断送了性命。

这么些年来,再没有出现过一个能够触动她利益的美人,因此邓猛也就乐得展现她作为一国之后的度量。

可自从听说了田圣的事情之后,虽然没有亲眼目睹,但她心中却生起一股莫名的不安。

直到亲眼见到田圣,她才明白这股不安究竟从何而来。

当年田觅容貌出众,倾国倾城,又与陛下两情相乐,之所以最后失败,还是因为她那过于小家子气的性格。

可面前这位田才人,不但容貌与她相似,性格明显的大方开朗得多,将之前田觅的缺点全部都纠正了。

更重要的是,如今自己已经人老珠黄,而田圣却青春正好,也就是说自己已经没有能力再与之争宠。

现在她最大的倚仗,就是多年来与陛下的夫妻情分,还有陛下的掌上明珠,阳安长公主,以及一对聪颖过人的双生子。

不过陛下如今正是年富力强,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先例,皇帝废掉发妻和太子,改立新宠和幼子的。

她熟读史书,当年汉武帝时候,皇后卫子夫的情况与如今的自己何其相似。

但最后也仍然抵不过岁月蹉跎,落得个惨死的凄凉下场。

有前车之鉴,看来她不能坐以待毙,必须要想办法改变这种状况,否则卫子夫的下场,有可能就会是自己的将来。

亦舒读书推荐阅读:三国:曹魏有仙人华夏风雨情我可以兑换功德模板大人,得加钱扼元郭宁大明锦衣卫:我有一枚缉恶令大秦始皇帝能够听到我心声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九锡寒门:开局打猎养活小娇妻大周龙庭战略特勤组贞观清闲人我在宋朝造电机大明:我的皇孙太强了朕都亡国了,千古一帝系统才来?这位诗仙要退婚万朝穿越:开局李二穿刘禅强横废太子重生之我真没有想当皇上大宋第一奸臣这个衙门有点凶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香江1966,从九龙城寨开始崛起四方志保家卫国红楼烟云之七郎不见长安十国帝王大成公子大唐:圣太子,龙御天下重燃热血年代谍影:命令与征服汉武:普天之下,皆为汉土!穿越异世,带着妹妹打天下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大明,我的老丈人是卢象升穿越大汉,请叫我冠军侯他哥穿越成丐帝种出一个强宋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祖父遗机,逆时补憾】当赘婿被休,我带领全家荒年求生我真没想要当皇帝大唐太子太嚣张武英殿行捕司上辈子,下辈子皇帝宠臣?不,我一身反骨!摆烂十五年,我父皇会读心了寒门崛起
亦舒读书搜藏榜:朱由校:朕再也不做木匠皇帝统计大明开局灭楚:寡人十三子有大帝之姿崛起的家族岁在甲子,诸侯争霸我插黄巾旗三国:与曹操拜把子荡宋荣耀大中华蜀汉权臣媚娘,我是假太监,你还让我侍寝纯情小妞很霸道幼儿老师闯异界三国之吕布天下毒医风华,盛宠太子妃绥阳水浒:官家,求求你别怂了我在曹营当仓官明末:我有金手指,可横扫天下!开局老婆送上门,从卖肾宝开始发家致富国士无双:从皇后寝宫开始签到三国之周氏天子燕颂公主别这样,有人看着呢龙主三国晚明海枭最强武装:我在列强世界杀疯了召唤之极品太子爷三国之巅峰召唤秦昊全文完整版把后宫当成副本舌尖上的大唐穿越红楼:开局有点苟我,李家庶子,一拳轰趴李元霸大明:我朱祁钰不是代班皇帝!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历史放映厅从大秦开始大明锦衣卫:我有一枚缉恶令人在三国,横扫诸天天才神医宠妃琅琊榜史料本:筹谋十二年签到在红楼妃朕莫属大明:开局朱元璋逼我结拜朕真的不务正业大唐:我成了玩家眼中的bug革秦寒门崛起笔趣阁极品帝师大明成化:开局先干掉亲爹朱叫门三国之张氏天下
亦舒读书最新小说:乱世村长,我能召唤历史名将盛唐!我这个瘸腿太子调教四方!大唐:小地主家的败家儿子梦回西晋娶女帝带着战神回明末赵匡胤演义穿越古代无理造反大齐之君上传奇大明狗腿子三国凭实力截胡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大夏镇远侯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哈哈大汉那些事儿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山贼之谋定三国明朝写作素材大全镇国世子爷三国第一公侯三国:开局娶了大乔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