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疑惑的问道:“不听皇帝的命令,这种军队哪来有何用?”
柴宗训解释道:“并非不听陛下的命令,我的意思是让官家命令通过他们之口颁布下去,然后再执行。”
“你这是多一道手脚,让人钳制朕?”
“不。这个部门有提议权和同意权,而陛下有否决权。比如:陛下想对北汉用兵,把这个意思传达下去,他们综合举国之力推演出何时出兵,怎么出兵,出兵多少,需要征集农夫多少等等,做一个系统的汇报。但必须得到陛下的首肯,这样才是一道合法的命令。否则就算他们做的再精细,再多人同意,只要陛下这一关过不了,那么此事要么再发回修改,或者不再提议。”
“一个方案做出来,由里面的高层官员、将领投票,一人一票。再设置一个得票比例,比如,开战的得票比例大于八成,则可开战。或者其他事项,比如扩大征兵,得票七成以上就可施行。然而这些就算得票十成,只要陛下不同意,那么这件事照样不能通过,这叫一票否决制。”
赵匡胤听得如痴如醉,喃喃道:“一票否决制?”
“没错,陛下的权威就体现在这个一票否决制上,做错什么决定也是大家做错了嘛。做对了,也是陛下的功劳,同样,如果对国家不利的决定,陛下直接否决就是了。”
赵匡胤点点头“这主意确实不错。”“可这跟军队又有何联系?军队要的就是随机应变,等京中做出决定送到前线,仗都打完了。”
“把全国军权收归朝廷编制为禁军,再分几个军区驻扎,每个军区派一员大将坚守。每当开战,陛下来调动他们。战略由陛下掌控,战役由主将掌控,陛下如果要逼迫北汉投降,那么把这件事告诉新部门,新部门做出最好的决策,各个部队怎么配合,再把军令传达下去,最后由主将来决定执行。这样就能避免主将随意性,同时这个部门也可以派出人,到前线去配合主将战斗。”
“这也是我这次来汴京的目的,石守信他们还有大用啊。他们跟随官家南征北战,立下功劳无数,作战经验丰富,如此就放他们离去,官家不觉得可惜?”
赵匡胤问道:“你有更好的办法?”本来这次劝退兄弟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要想成就千秋大业,必须这么做。
“这就是我刚才说的部门了,成立军事参谋部,把他们全部放到这个新的部门里。新部门不受任何人节制,只对皇帝负责。”柴宗训继续说道:“他们不带兵,只管怎么打仗,这样一来,官家也不需要担忧他们。”
“不打仗的时候,也可以找点事请给他们做嘛,比如调教学员,成立军事学院,定期抽调人去授课。把他们在战场上学的经验,教给后辈们。这样一来,我大宋将士就会源源不断,不会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
“还可以成立新部门,专门研制新式武器,也可以让他们去提供意见,毕竟他们久经沙场,知道什么东西实用。”
“好,你那个工坊,朕就去派人接管了。”赵匡胤无比鸡贼,早就看上了那个冲压技术。
柴宗训连忙拒绝:“别啊,我那个小工坊,官家怎么看得上眼,我重新给官家做一个大的吧。”
“嗯,就这么说定了。”赵匡胤点头答道。毕竟那是郑王创办的,里里外外全是这小子的人,还是重新打造一座更好。“回头你把今日说的,写个折子递上来,我看了之后再议。”
柴宗训回去奋笔疾书,把整个大宋军队改革抄袭后世的部队建制。把兵部分为四个部门。
兵部:统领一国军队,具有战略指导意义,直接对皇帝负责。
下设总参谋部:是统率宋军的工作部门,在兵部的领导下负责组织计划宋军的一切行动。负责士兵的招募、装备、训练、作战指挥、行政管理等工作,并负责组织各部门的协同。
思想指导部:保证大宋的命令、政策在宋军中的贯彻落实,保证全体宋军与皇帝在思想上、素养上保持高度一致,保证士兵忠诚和战斗力的提高等。
后勤保障部:根据皇帝、朝廷、兵部关于国家防御建设和作战的命令、目的,依靠大宋提供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负责管理全军的后勤保障工作和后勤建设,为战争提供后勤保障。
兵甲部:既要做新型兵甲的研发,也要加强宋军现有武器装备的管理。要集中力量,统掌全国兵甲,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分工合作,为战士们提供可靠先进的兵甲。
奏章递给赵匡胤,赵匡胤大为满意,上面不但写了怎么改革,连各个部门怎么配合和节制都写得清清楚楚,自己只要坐镇朝堂,就能统掌天下兵马。
而且怎么变更的顺序都写明白了,比如兵甲部:
“按顺序,把所有军中兵甲收回朝廷,重新制作,登记好数量,以及核实人数。做好后就按这个数量发回新兵甲。以前贪污了多少兵甲去私下出售,通通不管,而现在新兵甲全部都有编号,登记在册,必须精确到一个号对应一个人,人死则要上报登记,不能私自换甲和刀。不但能防止贪污,致使兵甲外流,还能严格把控军士数量。”
“比如那后勤部,就建议了从户部调来不少官员,来助那帮大老粗们计算、安排粮食、征集民夫等事宜。”
赵匡胤最感兴趣的却是那个思想指导部,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教育士兵必须忠君爱国,激励战士血性。
为了这个部,还成立了大宋军事学院,专门请来人教书,这批学生都是读过书的人,不但要参加日常的训练,每日还要喊口号,强行灌输忠君思想。
教官们轮番上阵,比如石守信就喜欢跟他们说自己的英勇事迹:
“战场上遇到事情不要怕,只要跟着别人冲就是了。”
王审琦则灌输他们坚持:
“想那一日,我杀到只剩二十个兵,但一直不肯倒下,我知道援军就快来了。果然不久,我们骑兵飞奔而至,把敌人杀得落花流水。”王审琦把盔甲卸掉:“你们看,这就是那日留下的伤疤。”
听课的小兔崽子们也惊呆了“嘶……”大大小小伤疤加起来最少二十处,有刀伤、箭伤,甚至还有动物啃咬的伤痕。
“所以我说,不拼到最后一刻,谁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也有人吹嘘获胜后的荣耀的,比如张令铎:
“那一日,我率五千大军,败敌三万。班师回朝的时候,不但得到陛下亲自接见。那沿街的小娘子呀,可热情了,那滋味,啧啧……”
“滋味怎么样啊,将军快说啊。”
“想体会这滋味呀?你们自己努力训练去,等打赢了仗还怕娶不到婆娘?保证都是娇滴滴的小娘子,她们都喜欢大英雄,才不喜欢那种文弱书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