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和便暗暗掐了她一把,隋念莪声哎吆着。芭蕉从外头跑进来,声对静和道:“姑娘,新姑爷可厉害了,大爷三爷等摆下的‘文武鸳鸯阵’都被姑爷给解了,眼下姑爷怕是已到二门了。”
她的没头没脑,静和猜测是奎行几个爱凑热闹,又因安庆侯府是武将出身,又因族里的男丁们起哄想看看英国公的战力,才在门口摆了几关,约莫有什么射靶,什么举缸,什么赋诗联句之类的。
若射箭骑马什么的,静和倒不担心英国公,毕竟他弓马娴熟,十四岁便能飞马斩敌酋于马上了,至于那些对子是怎么对出来的,静和猜测迎亲的队伍里一定有个文采不凡的。
直到后来他们夫妻顽笑起,她才知道当时那个对子居然是筠行出的,楚启当着自己的舅子,硬生生憋出了下联,因为他在前一关不费吹灰之力连中靶心,让在场的人一阵欢呼叫好,筠行才没难为他,开了绿灯放校
却楚启一行人进了新房,静和只觉的一大堆人涌进来,梁国公的长媳和还有几家勋贵的媳妇便把她搀扶着站起来,又将一段红绸塞进她的手里,随着那红绸牵引往外去正堂拜别父母双亲。
这一回徐老太太是真的病的下不来床,楚启和静和还是把礼数做足,往敬和堂转了一圈,又给徐二老爷夫妇敬茶。
徐三老爷夫妇,就连徐老太太都十分给面子,了些‘宜室宜家’的吉祥话,给了红包。
徐二老爷早将先生给他写的吉祥话背熟,周氏却忍不住热泪滚滚,抓住女儿的手,仿佛被摘了心肝一样。
明兰原本硬生生憋着,这下子一个没忍住哽咽一声,旁边一身吉服的英国公听见红盖头下传来压抑的抽泣,伸出手来紧紧握住静和的手,语气真诚而坚定:“岳父岳母放心,我一定会好生照料静和,不叫她受半点委屈,让她高兴开怀,一心相待,此心不移。”
好一个一心相待,好一个此心不移,静和觉得心口一阵酸涩,眼泪一串一串滚落。
徐二老爷扶住妻子,温声劝道:“让孩子们去罢,免得误了吉时。”
周氏含泪在丈夫臂弯点点头,慢慢放开了手。
因在徐二老爷和周氏这里浪费的时间太多,在徐三老爷夫妇和徐四老爷夫妇跟前拜别就很是急匆匆的,没有给这俩兄弟发挥口才的时间。
赞礼官的声音高亢洪亮,在众饶欢笑声中,新郎新娘启程回英国公府。
喜轿宽阔平稳,在震介儿的的鼓乐和喜炮声中,迎亲和送亲的队伍走走停停,顺利地到达了英国公府。
轿子挺稳后,又有全福人搀扶静和下了轿,重新又赛过红绸,扶着她沿着喜庆的红毯一路进了内堂行吉礼,拜地,然后送入洞房。
在洞房中行合卺礼时,赞礼的换成了个锦衣妇人,声音圆润好听,道挑喜帕,便有人送上来喜秤。
静和透过五彩的流苏,看到一双黑色朝靴渐渐朝自己迈进,她心中一紧,却听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我要挑盖头了,你遮着些眼睛,别让这光刺了眼睛。’
这一声引来屋里一众女眷的哄笑,一条声音带着戏谑道:“国公爷,真是会心疼媳妇啊。”
英国公毫不掩饰自己的开心,嘿嘿笑了两声,直到静和轻轻点头,他才动手稳稳地揭开了盖头。
静和缓缓放下障面的云袖,缓缓抬眸,见面前一张英俊的脸庞上的笑容越来越大,咧开的嘴巴露出一口整齐的牙齿。
静和面上一红,羞涩地低下视线去。
周围便有阵阵称赞传来,“新媳妇真俊啊,”“可不是,被这大红吉服一衬,像红宝石一样光彩夺目,”“瞧这皮肤嫩的,似乎能掐出水来,”
“请新娘新郎行合卺礼!”又是方才那个珠翠满头,穿大红牡丹妆花褙子的妇人笑容满面地赞礼。
话音落,便有丫鬟端着朱漆簪花描金边想托盘上前,托盘上红布下罩着一只刨开的葫芦,用彩线缠绕着,那妇人掀开红布,将那彩线解开,将那葫芦扔在床下,恰好是一翻一正。
“大吉!”那妇人大声道,便有人笑着凑趣:“真是好吉兆啊!”
那妇人面上的笑容也更盛了,朗声道:“进合卺酒!”
又有丫鬟呈上两只缠了红线的赤金酒盅,英国公楚启将两只都接在手里,将其中一只递给静和,手背稍一碰,便觉得如上好一段细腻的丝绸,丝绸与之相比也没了温度,若是一块玉,却少了几分绵软,楚启不由抬头去看,但见她面颊微红,美目流波,握着酒盅的手柔软细嫩。
二人稍稍贴近些楚启便嗅到她身上的细细甜香,看的清她脖颈上细细的绒毛,让人移不开眼睛去。
“快瞧瞧呀,英国公的眼睛都要长在新娘子身上了!”又有人笑着打趣。
英国公微黑的面庞也有些发红,温声对静和:“你在这里呆一会,我出去陪陪客人。”
因英国公楚家本家人口简单,也没有几个本家妇人,众人笑着了会子话,静和听人介绍,约莫都是些同僚的家眷,被拽过来凑人数帮忙的。
静和虽不能下床,却礼貌地应答夫人们的话,了会子话,便被请去用席。
屋里只剩下紫瑛和锦心,静和扶了扶脖颈,想起江氏之前讲过的流程已经都走了一遍了,便对紫瑛道:“你们帮我把凤冠摘下来罢,只留两根珠钗就是。”
紫瑛笑着应了,帮她摘下重重的头冠,又倒了些温茶水让她润喉。
静和接过茶盅,就见白梅领着个中年妇人进来,对静和道:“夫人,这是纪大娘。”
静和没嫁之前,曾向白梅询问过府里的情况,自然知道这位举足轻重的纪大娘原本是楚启母亲跟前的大丫鬟,忠心耿耿,英国公待这位纪大娘也十分亲厚。
她想要亲和些,便在喜床上微微欠身道:“纪大娘请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