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地方因为比较偏远,对局势的发展比较迟钝,所以在这些地方经常会肆无忌惮的打出大明朝的旗号,表示自己反清复明。
有些地方官员,明明知道自己治所出现了反清复明的旗号,但是心有顾忌,不敢轻易前去镇压。
因为大明朝的太子殿下已经马上要进入山东了,自己这边派兵前去镇压,万一太子进入山东打败了清军,自己该如何自处呢?
自己这边镇压了那些反清复明的人,回头自己如果向太子殿下投降的话,要是被人家告上一状,岂不是当场就会被太子殿下问罪?
正是因为太子军大兵压境,随时有可能光复整个山东,所以当地的官员发现自己的治下出现了反清复明的旗号,纷纷开始装聋作哑,当做自己压根不知道一样。
既不派兵前去镇压,也不愿意把这个消息向上汇报,准备暂时当一会儿糊涂官。
在上面的官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下,山东沿海沿岸的地区,纷纷主动打起反清复明的旗号。
而这时候,广大山东大地上,很多人都在想方设法捕杀落单的鞑子,得到收获之后,就会前往沂州方向,寻找太子朱弘栋去领赏。
整个山东大地,因为杀胡令和郑芝龙海盗船队的搅和,在战争阴云密布随时可能爆发大战的同时,呈现出基层政权失控,整个官僚管理体系出现紊乱和离心的状态。
现在所有人都在等待着太子军与清军在山东大地上的决战,一旦太子军获胜,整个山东大地恐怕会在转瞬之间变了颜色,甚至连传檄而定都省掉。
郑芝龙带着手下的船队来到山东主要是为了完成太子殿下交给他的任务,郑芝龙本身垄断着整个海洋贸易,自己每年都有海量的白银入场,所以他压根就不缺钱,没有太大挣钱的动力。
因为郑芝龙自己,每年从海洋上获得的收益就足有几千万两白银之多,郑芝龙自家的收入,就能顶得上以前整个大明朝一年的税收。
可想而知,整个海洋贸易要有多么的繁荣,才能孕育出如此富有的家族和势力。
整个明朝末年时期,西方世界已经完成环球航行,这时候的贸易有相当一部分,是西方白人从新大陆组织当地的土着人,把他们抓成奴隶去挖掘金矿银矿,然后将这些金矿银矿冶炼好之后,运到大明朝,在大明朝这里换成瓷器、丝绸、茶叶、大黄、各种香料,然后再运回欧洲。
这个就是西班牙白银船队,其中一条的主要航路。
所以相当一部分西方人获得的贵金属,最后全都输入到大明,让大明朝汇聚了整个世界上相当一部分贵金属。
所以对于郑芝龙自身来说,他压根看不上整个船队在山东辽东沿岸抢劫的那一点收益,完全是把这件事情当成福利交给手下的船队自己来完成。
郑芝龙不在乎,不代表他手下的船长不在乎,这些海盗船的船长,得知有这种好机会,一个个兴奋得发狂,其中有些胆大妄为的船长聚集在一起,准备发一笔大财。
他们仔细的研究了一遍又一遍地图,并且找一些熟悉北直隶情况的商人仔细询问,最终将自己的目标锁定在天津卫。好因为整个渤海沿岸,富有并且靠海比较近适合作为攻击目标的城镇,并不是很多。
尤其有太子殿下压在头上,他们又不能肆无忌惮的去攻击普通的百姓,只能将清朝的官府当成主要目标。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找一个,清朝重要的港口城市,或者交通要道,最好是有大型仓库的地方,狠狠的抢上一把。
而天津卫正好符合他们的要求,天津卫人称九河下梢,水运极为发达而刚好京杭大运河就通过天津卫。
好多地区的漕运船只就是在天津卫汇聚集合的,所以天津不仅是漕运船只的一个集结地,同样也是海船的一个重要停泊地,并且这里还建造了大量的仓库。
如果说北京周围有什么大型的物资集散地的话,那么天津卫肯定会首屈一指,因为无论是从运河运过来的物资还是从海上运过来的物资,都需要在天津卫集合最终送进京杭大运河运往北京。
所以这些胆大妄为的船长,将自己的目标锁定在天津卫上。
但是天津卫同样不太好啃,之所以叫天津卫,就是因为这里曾经是重要的军事驻地,整个天津卫总共有三个卫所,分别是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
按照明朝的规矩,整个天津卫总共有将近一万七千士兵,即便是大清朝占据了天津卫之后,会做一些制度上的改革,在天津卫同样少不了派驻重兵。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天津卫刚好关联着北京和山东,如果大清朝互相把山东整个丢掉的话,就必须控制好天津。
几个船长商量了一遍又一遍,感觉自家的力量还是不够强大,因为只要天津卫有上三五千军队,就足够他们吃一壶的,就凭他们这几条战船压根就别想把整个天津卫吃下来。
并且最关键的是,整个天津卫众商云集,拥有大量的仓库,同时拥有大量的船只,他们只是几条船,即便是占领了整个天津卫,恐怕也很难将天津里的财物全部搬走,入得宝山空手而回的感觉实在是不好,他们好不容易想冒险一次,肯定想满载而归而不至于眼睁睁看着那么多好东西却没有足够的船只装载。
所以这些船长感觉自己力量不够,就开始在郑芝龙麾下的海盗群中间不断的串联,寻找合作者。
经过初期的一段时间骚扰,众多在山东沿海地域寻找机会的海盗船,纷纷返回登莱水城,一个个收获都不是很多。
这个时候听到有船长在串联,打算要攻击天津卫,这些船长们纷纷激动莫名的加入进来,打算合起伙来狠狠的抢上一把,争取一口吃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