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魁听得心中一紧,开始新兵训练这几天,每天都会有态度不端正屡教不改,或者身体素质不行跟不上训练的人被清退。
这些清退的人,所有的福利待遇全部要收回,一切都要变回原样。
像是他这种耕种王田的人家,因为他出来当兵,全家耕种的七亩地,今年所有收成全归自己所有,一粒粮食都不用上缴。
不仅如此,往年利滚利一直滚成五两八钱银子的高利贷,现在以往的利息全部被免掉,只需要还一两二钱的本金就可以了,如果今年还不上,明年也只有二成的利息,可是容易还了许多。
往年的时候,全家围着七亩地平时忙活,最终一整年忙碌下来,最终也只能保证全家落得一个半饥半饱,勉强不被饿死的状态。
现在按照世子殿下的新政策,这个七亩地的收成如果全归自己的话,一年两熟,七亩地至少可以打三十多石粮食。
这三十多石粮食全部属于自己,三十多石粮食放在一起,该是多大的一堆呀!
陈辉只要一想到这点就觉得有些眼晕,嘴角不由得露出傻笑。
只要今年秋天粮食收获入仓,全家就再也不用担心挨饿了,所有人都可以吃的饱饱的,就是一天三顿饭,顿顿吃干饭,敞开来吃,也足够全家吃的。
…………
朱弘栋没想到他派兵出征,扫平周围的城镇,居然是镇江首先提交任务。
镇江距离应天府有一百多里的路程,即便是传令兵顺江而下,也需要大半天的时间,而与此同时一团和三团早已经出发。
结果没想到,镇江府居然首先完成了全境的肃清。
朱弘栋拆开军报,几眼扫过,立刻明白原因出在何处。
原来镇江府的行军全程依托河道,根本就不用陆地行军,不是走运河就是走漕河,行军便利自然就行动迅速。
朱弘栋在军报最后发现四团居然优先解决了溧阳,顺便将一团的一些活给干了。
朱弘栋站起身来,来到背后悬挂在白虎皆堂上的巨大军事地图前面,很快在地图上找到溧阳的位置。
在溧阳旁边仅仅百里之外,就是太湖,而太湖有一部分就是属于浙江的。
朱弘栋不知道此时浙江那边的情况如何,早早派出去的,乔装改扮的信使估计已经快要抵达杭州了吧。
朱弘栋心心念念的同时,远在八百里之外,一个商人打扮的人,来到杭州府衙。
此人径直走向府衙正门,府衙门口当值的差役顿时站起身来,拦住这人。
“你是干什么的?这里可是衙门,没事不要乱闯?”
来人当即从包袱里翻出来一块腰牌。
“我是世子殿下派回来的信使,世子大捷,于十一日前刚刚拿下应天府。”
这差役大惊失色,不敢怠慢,赶紧拉着此人就往里跑。
商人跟在差役的后面,来到一个大堂上,就见一个官员一脸震惊的问道。
“世子殿下果然拿下了应天府?”
商人没有着急回答,而是首先问道。
“不知大人所居何职?”
“本官杭州知府!”
商人一拱手。
“劳烦大人引荐方逢年大人,世子殿下交代了,有书信务必亲手交予方逢年大人手中。”
这官员没敢怠慢,立刻领着信使继续往里走,很快来到府衙大堂,此时大堂上方逢年正处理着政务。
“元辅,此人是世子殿下派回来的信使,世子殿下已经拿下了应天府。”
方逢年手中的笔微微一顿,在批改的公文上留下了一滴墨渍。
方逢年深深吸了一口气,抬起头来的时候,面容已经一片平静。
方逢年打量一下站在下面的信使,发现那个信使脑门儿剃得锃亮,脑袋后面扎着一根金钱鼠尾。
“你说自己是世子殿下派遣的信使,有何凭证?”
信使赶紧掏出自己的腰牌。
方逢年拿在手中微微一打量,发现腰牌上的字迹确实来自于朱弘栋,便微微点头。
“你将世子殿下进军的过程细细讲来。”
信使首先奉上朱弘栋写给方逢年的书信,然后开始讲述这次千里奔袭的具体过程。
方逢年一边听着的讲述,一边展开信纸细细读起来,分心二用,两不耽误。
等方逢年将书信读完,信使已经将千里奔袭的具体过程基本讲完。
方逢年将书信放在桌案上,脸上终于浮现出喜色。
“世子殿下千里奔袭,立下不世奇功,经两日奋战,一举光复应天府,全歼应天府清军,击毙清朝内院大学士招抚江南洪承畴,迫降一总督、一提都、一巡抚,此战注定彪炳史册,为世子殿下贺!”
世子殿下收复应天府的消息,像旋风一般迅速传遍了整个杭州府衙,并且快速向整个城市各个角落扩散开去。
杭州府各处不时传来喧闹的欢呼声,有些人为此兴高采烈欣喜若狂,有些人则一脸怀疑,对此事的真实性表示质疑,有些人则事不关己,完全当成与己无关的传闻。
与此同时,一支浩大的船队正沿着金华江顺流而下。
经过多日的准备,鲁王朝廷终于开始启程,离开作为暂时驻地的金华府。
本来大家的目标是绍兴府,准备恢复到几个月前博洛南征之前的状态,结果还没等他们启程,又有新的消息传来。
世子殿下一举拿下杭州城。
鲁王朝廷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欣喜若狂,同时将迁移的目标改成了杭州府。
经过一段时间的争吵和筹备,鲁王朝廷终于准备好一切,组织了一个庞大的船队离开金华府。
好在由金华到杭州路途非常简单,只要从金华将顺流而下,沿途经过东阳江富春江,就可以直接到达杭州城下,一路顺风顺水,只需要三天左右的时间就可以抵达。
在为首的一艘楼船上,鲁王正与群臣们团团而坐,宋之普开口说道。
“殿下,咱们此次入驻杭州,首要恐怕就是解决沦陷敌手诸位重臣是否失节之事。”
“如阮大铖之流,叛变投敌,毫无气节,是标准的贰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