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舒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无论皇太子要见谁,都只需将那人传来便是。然而皇太子要亲自过去视察,那要准备的事就多了。从安排路线到办理通行证,对视察地进行安全检查,人员筛选,一桩桩都是磨人的工作。

专职秘书这差事是陆素瑶自己争来的,不容有差。她硬咬着牙一桩桩办好,等最终确定之后,天都快亮了。她本想抓紧时间睡一会儿,以免精神不济出差错。谁知道皇太子竟然比平日还早起了半个时辰,看了行程表,大手一挥就将去讲武堂改成了去技工学院。

技工学院在城外,讲武堂在城内,从路线上来说,讲武堂到技工学院然后再去炮厂,最后转回来正好不用走回头路。陆素瑶不知道一向以高效率要求手下人的皇太子,为什么会先选择去技工学院。

“因为技工学院日夜不休,讲武堂在辰时之前都在早操。”朱慈烺见陆素瑶忙了一个晚上,难得地怜香惜玉告知其中缘故。

看着疲惫不堪的陆素瑶,闵子若却不满道:“昨日光是从东宫到讲武堂的路就让咱走了三遍,显然是不信咱的手段。”

陆素瑶瞪了他一眼,道:“若是有个丧心病狂的奸徒跳出来,你万死难辞其咎。”

闵子若道:“大大小小的街巷早就已经走过不知道多少遍了。东宫附近的民宅,谁胡子长谁眉毛粗我都记得!就你小心。”

陆素瑶被闵子若说得气恼,在东宫面前又不敢争执。硬憋了口气回去。

朱慈烺看着技工学院这几日送来的立项申请,重新排列了顺序。陆素瑶强提起精神,默默记在心里。她还记得母亲在送她入宫的时候,再三叮嘱“凡事多看多想少说”。经过刚才太子的指点。她已经再不敢忽略任何一个小细节了。

不一时,外面备好了马,陆素瑶也骑上了一匹大叫驴。这种山东叫驴的体型已经赶上小一点的马匹了,力气大,步速快,容易驾驭,是山东百姓十分喜欢的畜力。

因为天色还早,街面上的人并不算多。陆素瑶为朱慈烺选了一条不算最近,但是人较少的路线,在这个时间段几乎看不到人。等一行十余人到了城门口。正好是开城时分。毫无耽搁地出了城。

“卑职王永春见过殿下。”王徵的儿子带着一个随从等候在门口。一如东宫再三强调的,没有任何排场。

朱慈烺翻身下马,随口道:“辛苦了。”

“不敢!这是卑职的本分所在。”王永春连忙躬身笑道:“殿下请这边走。”

朱慈烺点了点头。示意王永春领路。

王徵是学贯东西的大才士,从小跟舅舅学得远超寻常士子的数学知识,为他的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打下了深厚的基础。而永春、永顺两个过继来的儿子从小接受的是士大夫教育,能够办事却缺乏科研能力。

明人研究数学主要是为了民商事和政府管理使用,像李之藻那样将数学升华到哲学范畴的人终究是极少数。对于日常生活而言,学会四则运算固然就足够了。但对于文明发展而言,必须有人在“高深无用”的领域付出心血。

朱慈烺自己不可能做这种事,但他深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哪怕白养三千闲人,也不能放过一个真正能够产生跨时代动力的大学者。

王徵已经年过七十。来到莱州之后精神和身体都有了神奇的变化。非但满面红光,甚至还冒出了些许黑发,竟然是要返老还童一般。他将这种“祥瑞”归功于喻昌的医术高明,以及天主的厚爱。喻昌却不肯居功,只是说王徵一直养生有道,很早就克制房事,蓄养精神,药物只是帮他做了小小的疏通。

朱慈烺前世听说过许多这样的例子,不过真正见到还是第一次,不管到底是什么原因,反正王徵这种国宝级的人物,身体越好,对国家的贡献也就越大。

王徵独自在堂屋前等候朱慈烺,开门见山汇报道:“殿下,这段时间技工学院的主要工作是制定度量衡诸器,并且试制工床、通止规。因为人手有限,所以其他各项研发进度不足。不过正因为通止规的推行,鹤引虹吸的部件制造已经可以全部外包给民间作坊,只需收回组装便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生着手高妙,令人钦佩。”朱慈烺笑道。

王徵摇头道:“老臣岂敢贪天之功,这是殿下早年间的书信中早已经说过了的事。”

“说到那些书信,”朱慈烺道,“我有个想法,不知能否将其刊印出来,定名为《琢磨集》。虽然不足以为经典,但对后学者未必没有助力。”

王徵想都不想,便道:“殿下所言极是,臣这就令犬子将书信取来。”

“不着急,”朱慈烺笑道,“如今水利是朝廷的重点,尤其是山东这十年九旱的地方。先生的鹤引虹吸,必然要送到每个县城,只是我希望能够送到了地方再加以组装,甚至直接派人在各县定制、组装,加快引水效率。”

王徵点头道:“一应工匠,可从技工学院调派。殿下,这虹吸鹤引之器,若是配上深井则更能解干旱之苦。臣读宋人所记,蜀中盐井在宋初便能深入地下五十余丈。若是能够找到地下水脉,如此深度肯定能够采出水来。”

挖出深井,然后用虹吸原理提上来,开发地下水资源。有了水就有了粮食,对外省的依赖也就更轻一重。朱慈烺毫无意外地当场拍板道:“我这就是派人去蜀中招募井匠。”

王徵露出一抹笑意:“殿下,此事好办得很,既然知道了其中手法,咱们自己也能找人尝试。何况矿工中也有精通挖掘深井之人,不用大费周章跑去蜀中。”

朱慈烺轻轻抚手:“是了,唐宋之人就会的事,咱们明人又比他们更往前走了数百年,总不至于连学都学不了。此事一有进展,便请先生通告于我,立刻着手在胶东开挖。”

王徵见朱慈烺从善如流,心中也是高兴,又说了一阵通止规和分包整合的事。作为虹吸鹤引的发明人,王徵早就想将这等水利利器在各干旱地区普及,成就他“敬天爱人”的信仰之路。然而最终只能局限一地,难以普及,究其根本就是生产力不足。即便早就知道有“通止规”这样控制公差,保证零部件替换安装的利器,生产效率仍旧极低。只靠家中作坊的微末产量,根本无法改变大局。

直到这回来到莱阳,王徵才知道原来通止规是要与流水线、分包组装等生产模式配套,给技术条件差的民间工坊简单部件,技术条件好的工坊能够得到较为复杂的部件生产承包权,充分利用各个层级的生产资料,顷刻之间就能获得过去数十倍的产品。

朱慈烺对这点很清楚,毫无意外。而且他知道,这种模式一旦点破,聪明的大明工商业者绝对会在第一时间学会。

“还是谈谈新项目吧。”朱慈烺等王徵停下喝水,微笑着拿出了一叠新立项报表,轻轻弹了弹。

“我重新排列了一下顺序。”朱慈烺将自己整理过的报表铺在桌上,摆列成一个树状结构。

非但王徵,几乎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了桌上的项目表上,想从中看出玄机奥妙。

“这是……”侍立一旁的王永春突然道:“并列的项目可以并行,减少整体工期。”

“也为下一个项目积累经验,总结规律。”朱慈烺赞赏地看了他一眼,表示认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此迅速地契入关键点。

ps:

求推荐票和月票~~~~对了,好像出现大神之光了,哈哈哈。

亦舒读书推荐阅读:三国:曹魏有仙人谁懂啊,绝美老婆求我快纳妾明末:有钱有粮有兵我无敌!异域使命大明红楼,诗山词海,红袖添香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长宁帝军前方高能华夏风雨情从封地开始,到拥兵百万雄霸天下前世今生未了情盛唐狼兵大唐:我,晋阳知府大人,得加钱大漠狼烟起,穿越乱世情三国之黄巾神将大周龙庭鹰扬美利坚一梦越万年战略特勤组贞观清闲人大秦:帝皇签到崛起我在宋朝造电机我不是野人这位诗仙要退婚三国从杀入长安开始强横废太子明末惊雷重生后,我成了侯府傻儿子大唐安史之乱我不想你乱重生之我真没有想当皇上熵定天下大明农神:逆天咸鱼崛起大宋第一奸臣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香江1966,从九龙城寨开始崛起水浒:我带着梁山好汉以德斧人三国:袁家逆子,开局摔玉玺双穿明末:我带领大明统治全球诸天:从清穿造反开始四方志保家卫国大成公子割鹿记大燕宫廷大唐:圣太子,龙御天下重燃热血年代三国:星火燎原,平民崛起!谍影:命令与征服农家子弟安天下带着骑砍系统在中世纪创建帝国
亦舒读书搜藏榜:朱由校:朕再也不做木匠皇帝统计大明开局灭楚:寡人十三子有大帝之姿崛起的家族岁在甲子,诸侯争霸我插黄巾旗三国:与曹操拜把子荡宋荣耀大中华蜀汉权臣媚娘,我是假太监,你还让我侍寝纯情小妞很霸道幼儿老师闯异界三国之吕布天下毒医风华,盛宠太子妃绥阳水浒:官家,求求你别怂了我在曹营当仓官明末:我有金手指,可横扫天下!开局老婆送上门,从卖肾宝开始发家致富国士无双:从皇后寝宫开始签到三国之周氏天子燕颂公主别这样,有人看着呢龙主三国晚明海枭最强武装:我在列强世界杀疯了召唤之极品太子爷三国之巅峰召唤秦昊全文完整版把后宫当成副本舌尖上的大唐穿越红楼:开局有点苟我,李家庶子,一拳轰趴李元霸大明:我朱祁钰不是代班皇帝!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历史放映厅从大秦开始大明锦衣卫:我有一枚缉恶令人在三国,横扫诸天天才神医宠妃琅琊榜史料本:筹谋十二年签到在红楼妃朕莫属大明:开局朱元璋逼我结拜朕真的不务正业大唐:我成了玩家眼中的bug革秦寒门崛起笔趣阁极品帝师大明成化:开局先干掉亲爹朱叫门三国之张氏天下
亦舒读书最新小说:穿越古代卷入皇室梦回春秋当大王曹操天崩开局,遇到我,他无敌了秦始皇荡平六国开局地主梦,朝堂强拽成幕后主宰明末:懒汉的逆袭人生红楼里拿个童年动漫系统是什么鬼这是一条神奇的天幕祖龙蚌埠住,大秦皇子融合不良帅我不叫谢石头穿越大明朱雄英班超传奇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穿越大唐伴生游戏能具现穿越大明成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嫌我功高震主,我黄袍加身你哭啥?魂穿古代跟太子拜把子仙秦:从沙丘宫变开始成州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穿越成崇祯,重建大明河山我教原始人搞建设乱世崛起:邵仕龙的平天下我用AI穿越历史之从洪荒到现代我也穿越了君临天下穿越到大唐,我囤积了万亿物质穿越三国之骑砍风云星落门明末,重生朱由校吓坏崇祯水浒英雄传说被白毛师尊逆推的我反被叫孽徒!从种田开始发家致富三国:被义父背刺,我反手篡位穿越大明做女皇大盛风华:退婚后我成权相你哭啥大秦:金榜公布,躺平竟成最强大秦从陪伴幼年嬴政开始大唐:弃文从商,我要当财神雍正王朝之四阿哥传奇戏说嬴政凯旋回朝背叛我,我转头迎娶公主穿越梁山成霸业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宋终:一拳镇关西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秦始皇锦绣商途:权色逆袭之风华再世我的女皇老婆我这等人,也能称帝古今名人记一统大宋